//www.job910.com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 详情

健全国家资助体系也是藏富于民

发布时间:2010-09-27  点击量:1196次  分享至

财政部、教育部日前发文,决定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

按两部委的意见,此次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约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如此大范围、高额度的教育资助政策,让网络上一片赞叹之声,尤其是对于许多经济困难家庭来说,此举无疑是雪中送炭。

这个好消息来得其实并不突然。今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其中着重提到“将逐步提高教育投入,到2012年将占到GDP总量的4%”,而在高中教育阶段,则提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显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此次国家助学金的设立,既是教育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意味着《规划纲要》已经进入具体实施和开展的阶段。

一直以来,高中教育都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由于有国家政策兜底,向来不缺少政府关照,而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建立人才储备的重任,自然也是处处争先、事事受宠。处于两者之间的高中教育,无论是舆论关注度,还是政府扶持力度,都属于被遗忘的角度。这一点,从国家助学政策体系的发展进程就可以看出。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再到高等教育,都有相应的资助政策和专项资金,唯独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是一片空白。

好在这一制度空白及时得以填补。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就政策本意而言,任何一个阶段的贫困学生都理应纳入资助范围之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优先发展教育,当然意味着所有经济困难家庭学生都要得到优先而平等的制度救济,因为每一个阶段的教育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如果说在国家财政力有不逮的情况下,有区别、分重点地对不同教育阶段实施不同的政策,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当我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府财政收入已经十分丰沛,完全有能力对贫困家庭和贫寒学子进行全面救济的情况下,还有学生因贫失学、退学,则是无法让人满意的。不必讳言,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长期得不到资助,折射了教育政策的疏忽乃至失误。

针对普通高中贫困学生而设立国家助学金,是一项教育政策,但更是一项民生政策,社会政策。贯穿此项政策始终的,是教育公平的主题。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教育成本的高涨与所得利益的巨大差距,“读书无用论”再次响起。这直接导致高考人数的连年下滑,许多困难家庭更是早早让孩子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即走出校门外出打工。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继续学习的机会,更是唯一公平竞争以获得上升的通道,这势必将再次拉大贫富之间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资助体系的健全也是一种藏富于民,是以有限的财政支出换取许多贫困学子未来的无限可能。

不必夸大“每年每人1500元”资助金的作用,但由此而传递出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信号无疑能够给许多贫困家庭以信心。当然,不容忽视的是,善政如何善施,仍是不可回避的话题。现实而言,奖助学金被挪用、侵占,甚至被权势子女、关系户所垄断,并非个别现象。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制度的进一步细化,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强力监督,来保证教育公平最大程度地实现。

吴龙贵(春城晚报)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上一篇:竞相建设万人中学将造成更大的教育不公

下一篇:北京试点委托办学接收打工子弟 已收35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