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相建设万人中学将造成更大的教育不公
发布时间:2010-09-27 点击量:1350次 分享至
七年前就建成的山东泰安市新泰一中总投资3.6亿元,占地1000亩,校舍面积33万平方米,设计规模360个教学班,可容纳2万学生就读。但即便如此,其规模仍然不如潍坊一中,学生数量也不如菏泽一中。(9月25日齐鲁晚报)
恐怕就在各位看官惊诧于上述中学之大时,殊不知,这些都已是昨日黄花,山东各地的“大”中学建设规模一个比一个大,早已迅速将其远远抛在了后面——东营垦利投资4亿元建“大一中”,潍坊新建桥学校总投资4.1亿元,而淄博临淄建“大高中”的投资更高达4.5亿元!
看到山东这一奇特的现象,相信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地方为何如此热衷于建万人中学?
这些地方的政府及其教育部门给出的答案几乎是惊人的一致,曰:为了改变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表面上看,这个理由似乎能够站得住脚。这些地方所建的万人中学都是以当地最有名、高考升学率数一数二的学校做名号,兼并的都是那些生源少、教学水平低的弱势学校。而且,这些地方的政府还一概冠冕堂皇地声称,这是政府为了应对择校热,满足人们普遍想上优质高中的愿望所采取有效手段。而学生家长看见自己的孩子转眼就能上名牌中学,自然欢呼雀跃,“一致拥护”地方父母官的“英明”决定。
可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笔者的回答是:非也!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地方打着公平教育的旗号,竞相建设万人中学,其结果只能是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众所周知,由于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一直侧重于城市里的学校,尤其是名牌中小学,已然拉大了城乡之间、名校和弱势学校之间的差距,因此中央及时提出了尽快实现公平教育、确保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大政方针。
然而就在国家大力倡导教育均衡发展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将实行统—城乡生均教育经费之际,一些地方却趁机加快对名校投资的步伐,争先恐后地建设万人中学,这不仅使名校好上加好,而且进一步拉大了与农村学校和城里弱势学校的差距,使农村学校和城里弱势学校的生存空间愈发狭小和局促,甚至令这些学校濒临倒闭。而从新泰市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正是如此,在该校兼并了3所学校之后,另外3所学校也生源锐减,难以为继,只好乖乖投降,成为新泰一中的“战利品”。
对这种由政府创造的中学“巨无霸,我们除了掉几滴悲伤的眼泪外,只能望洋兴叹,只能寄希望于国家教育部门赶紧出台相关政策,坚决纠正这一错误行为,坚决遏制这种凭借所谓“做大、做强”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歪风邪气。
[作者:孟木二梓]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下一篇:健全国家资助体系也是藏富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