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ob910.com

教育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资讯 > 详情

巧妙处理,激活课堂

发布时间:2020-08-03  点击量:13676次  分享至

我是一名从教已有30多年的中学教师,我曾经创立并完成了三项省级实验课题;多次在县、市、省、国家级语文教研会上上公开课或讲座,在《中国教育报》《语文学习》等十多家省级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多篇;近百篇文章获县、市、省、国家不同等级的奖项。指导学生在《作文通讯》《创新作文》等三十多家省级刊物发表作文100多篇;学生100多篇作文获县、市、省、国家级不同等次奖项,可以说,在语文的教学上,有自己的一定教学心得。

今天,我想以“巧妙处理,激活课堂”为话题,和你聊聊文言文教学方面的问题。

我们知道,文言文学习课堂是比较沉闷的。那如何改变这种沉闷气氛呢?在此,我想谈谈自己对文言文教材处理的方式,帮助你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五个小窍门:各色朗读、疑难曲问、写法模仿、情境设置、擂台竞争


一、各色朗读。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通过朗读,理解内容,培养语感,训练读书技巧,增强文言感受力。具体地,可采取个读、齐读、分组读、男女声读、分角色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

《愚公移山》是篇很适合采用以读带析方法讲授的课文。文中有较多富有神情理趣的好词好句。声情并茂的朗读,可把词句中所蕴含的意境神韵先声夺人地传达出来,对提高学生文言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很有益处。对移山之事,愚公与智叟有段激烈的辩论,我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导读:现在各选一位同学分别扮演智叟和愚公,来朗读反方智叟讽刺愚公的话和正方愚公驳斥智叟的话。(朗读智叟讽刺愚公的话,语气要傲慢,语速要稍慢,这样可把智叟的眼光短浅、自以为是表现出来。朗读愚公驳斥智叟的话,⑴“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中的两个“固”字要重读,这能体现智叟的思想僵化;⑵“曾不若孀妻弱子”中的“不若”和“弱子”也要重读,体现两者反差极大;⑶“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读的语速要逐渐加快,语音由低到高,这样才能体现愚公移山的充足依据;⑷“何苦而不平”要读得坚强有力,因为它既是反问句,又是愚公对自己陈述的圆满总结,从而突出了智叟目光短浅、愚公目光远大,即智叟其实是“愚不可彻”之人,愚公是“大智若愚”之人。)分角色朗读,又把课堂的活跃气氛推向了高潮。


二、疑难曲问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言:“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行知先生一语道破了提问艺术的妙义之所在。曲问常以极强的刺激性和趣味性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从而达到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领会知识的新高度。文言文教材的处理亦是如此。

说到这,我想起了一则很有名的曲问“典故”。钱梦龙先生在讲授《愚公移山》时,为让学生明白、掌握“孀”的含义,他这样设问:“七岁的小孩去参加移山,他的父亲同意吗?”其实小孩当时已没有父亲了。当学生恍然大悟之后,“孀”的含义便自然明白了:丈夫死亡后未再结婚的女人。我们不得不佩服钱先生提问技艺的高超。教《出师表》,当讲到先帝不以臣卑鄙”时,我这样问学生:“诸葛亮也太谦虚了吧,说自己‘卑鄙’——品德败坏。对此,你是怎样看的?”其实此句中的“卑鄙”属古今异义现象,在文中是“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之意,而不是今义“品德败坏”。通过曲问,让学生在较强的刺激性语境中加深了对“卑鄙”古义的领会。


三、写法模仿写法模仿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进行效仿训练。它有助于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巩固、加深和拓展已学知识。

对此,我也有这方面的体会。教《孙权劝学》,当讲到文中四处语言描写的句子时,我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一处“曰”字前的修饰语,在文中其它三处“曰”字前面,分别增添恰当的修饰语,来还原说话者的语气、表情,并说说其原因。由于事先引导了学生对文中一处“曰”的修饰语“大惊”作了分析,学生便很容易理解其它三处“曰”该用的修饰语,并把它们分别增添在三个中心语“曰”之前。(“权谓吕蒙曰”的“曰”字前加个“语重心长”。课文里说“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意思是:吕蒙你现在是掌握了大权的人了,为了国事和自己的发展,不能没有文化;另外句尾用了感叹号,表明孙权说这句话的语气较重。综合起来,孙权说这句话的语气就应该是“语重心长”。在第二处“曰”字前加个“生气”。课文里说,孙权要吕蒙读书,可“蒙辞以军中多务”。而孙权便说“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孙权讲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吕蒙只是处理军中的事务就说忙,而我身为国君,全国的事务都要我处理,你哪里有我的事务多?况且我都有时间读书,你吕蒙怎么会没时间读书?另外,孙权对吕蒙读书的要求不高,“便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要他了解一下历史,不要他成为“博士”,所以,吕蒙说没时间读书是假,不愿读书是真。对吕蒙给予厚望的孙权当然会生气。第四处“曰”字前面,可以加个“自豪”。“蒙曰,士别三日,应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面看来吕蒙有点责怪鲁肃,你鲁肃别总拿老眼光看人了,我吕蒙再也不是过去的无知无识的“吴下阿蒙”。从有关资料的介绍中可知,鲁肃的年龄比吕蒙大,职务比吕蒙高,学识比吕蒙多。你想,能得到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鲁肃夸奖,吕蒙能不自豪吗?)。别小看“增添修饰语”这一环,它一方面训练了学生品味语言和遣词造句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起到分析人物形象的功效——孙权勤奋好学、严格要求以及吕蒙直率豪爽、知错能改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而用这种活泼的形式来理解人物思想情感,学生感到新鲜,学习积极性就高,思维更活跃,课堂效果自然就更好。


四、情境设置。即让学生置换为课文中的某个人物,设身处地来揣摩、想

象、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感受、认识融入到文章中。情境设置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感性材料,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产生创新的火花。

教《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我这样启发学生想象:我们注意到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请大家通过想象,揣摩一下友人“怒”的心理。(1、友人可能会想:既然我们是朋友,就要看重友情。可是你陈太丘就这样不打招呼,一声不吭地丢下朋友走了,也太不够朋友了。2、友人也可能这样想:我又不是故意不按时约会的,我在路上有事给耽误了——马车坏了,加上路又坑坑洼洼,不好走。我这次和你相约,也不容易啊!)

情境设置将学生自己的主观情思、生活阅历,以独特的方式,与文章进行对话,从而获得富有个性化的心灵启迪和情绪感染,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五、擂台竞争。男女生对垒、同桌对垒、小组对垒,各种形式的对垒,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初中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较难把握,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出些填空、选择、判断等题目,以擂台竞答的方式,来完成解答。学生在抢答过程中,就能加深对此类知识的理解。古文背诵,特别是篇幅比较长的文章的背诵,如能用擂台竞背的形式,组织学生背诵,效果会更好。《出师表》是很难背诵的一篇文言文。学生要背诵这篇课文,宜采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方式一段段地背。因此在讲授完一个自然段后,我总会留下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背诵:“现在距离下课还有5分钟,看谁能够在下课前把这段内容背诵出来?”在老师富有挑战性的语言刺激下,往往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按时背出。为了背诵,还可以采取“接龙”的形式,即学生按学号顺序每人背诵一句,把课文一句接一句地背诵下去,这样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气氛中,背诵的内容会得到巩固。
    说到底,激活文言文学习课堂要在立足文本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灵活机动地运用其五个小窍门,即各色朗读、疑难曲问、写法模仿、情境设置、擂台竞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学有所得的同时,使文言文学习课堂活力四射,异彩纷呈。



 江西省南丰县第二中学 付胜芳 邮编 344500  手机 18079455705




附参考答案。

1:在“问”字前面填个“急”字。因为客人已经知道自己来迟了,让别人等得急,所以非常有可能着急地问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尊君在不?”

2:在“问”字前填上“疑”字。友人说这话之前,可能在陈太丘家里四处张望了一番,发现陈太丘不在了,但他又有点不相信陈太丘会不打招呼就把他丢下独自走了,他们平时可是要好的朋友,并且事先已有约定。

3:在“答曰”前面加个“愠”字。元方听了友人的问话,有可能生气。文中元方说“待君久不至”。元方的心里会想,你也太不守信了,事先与我父亲的约定不起任何作用,害得我父亲为等待你这位“贵客”,已耽误了很长时间,况且还不知会不会耽误我父亲的事。

4:元方“曰”字前可加个“愤”字。文中元方“曰”的话已够明确了。你这位友人是个“无礼”“无信”之人,根本就不能算是个真正的“友人”。

5:在“曰”字前加个“笑”字,只不过这个“笑”是嘲笑。面对这样一位所谓的友人,元方只能用冷嘲热讽的语气来回击他对自己父亲的污蔑。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上一篇:校园作品欣赏丨她们,如同一道彩虹

下一篇:巧妙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志”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