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近两成大学生就读民办高校 师资薄弱仍是"软肋"
发布时间:2010-04-01 点击量:1093次 分享至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3月31日报道:上海市第二次民办教育工作会议今天举行,沪上6所民办院校与公办高校签订了结对合作协议。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上海将实施九大举措推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上海将大力扶持民办教育
目前,上海有民办中小学130余所、民办普通高校21所、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6000多家。其中,民办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在校生达9.52万人,占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的18.6%。
记者了解到,上海将在财政支持、学科队伍建设、探索在民办学校建立年金制度、推动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合作等方面,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
为促进民办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上的发展,上海杉达、建桥、东海、思博、立达和中侨等6所民办院校,与上大、上师大、二工大、上理工、应技院5所公办高校签订了结对合作的协议书。合作双方将在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相扶相持。
师资薄弱是民办高校“软肋”
由于发展空间和编制待遇等问题,民办高校仍面临缺乏“好教师”的困境。
据上海建桥学院校长黄清云介绍,虽然学院招聘教师并不困难,但不少年轻的教师在获得了一定资质后便会离职,去公办高校发展。“特别是一些成为副教授的骨干教师,他们的离职对学校的损失很大。”黄清云认为,如果民办高校的教师待遇能与公办高校等同,这将大大帮助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黄清云告诉记者,此次学院与上海大学签订了结对合作的协议书,将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比公办高校要困难得多,公办高校有很好的教师资源,有资深的教授。”黄清云认为,结对合作对民办高校的教师有很大的帮助,“公办高校实验设备先进,民办的教师有可能通过公办高校获得科研机会。”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上一篇:小孩“不合群”家长应“反省”
下一篇:民办教育期待走出低水平徘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