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ob910.com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 详情

两会提案选登,加快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发布时间:2010-03-16  点击量:2617次  分享至

【关键词】 学有所教

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

徐振寰委员

核心观点

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合理分担的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使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能随身流转。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子女就学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但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目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农民工子女在离开原居住地时,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随之流转,其父母就业所在地也没有相应的经费预算,致使地方政府职责不明确,办学经费不落实;民办学校发展滞后,普遍办学条件差等等。

为此,建议: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城乡户籍壁垒,把常住人口纳入地方公共服务的范围,纳入政府教育的日常管理。

二、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强化中央、省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建立和完善中央和流入地省、市和县级政府合理分担的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可探索由流入地政府根据接受学生的数量向流出地政府报销适当教育经费的“教育券”制度。

三、加强接收农民工子女公办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挖掘现有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的潜力。进一步促进和规范民办学校发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经费补贴和扶持力度。

(本报记者 董阳整理)

加快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王晓龙委员

核心观点

代课教师问题涉及编制、财政、人事、保障、教育等部门,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运用综合措施统筹协调解决。

多年来,代课教师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他们的困难处境引发广泛同情。他们的工资大多在200元—500元之间,没有正式教师享有的各种福利补贴、社会保险。为了维持生计,补贴家用,不少代课教师过着亦教、亦农、亦工的生活。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财政部门应加大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西部以及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应由中央财力保障、公用经费由省级财政承担的经费保障机制。

二、应建立健全代课教师的招录和退出机制。代课教师问题涉及编制、财政、人事、保障、教育等相关部门,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运用“留、转、训、辞、补、养”等综合措施统筹协调加以解决。

三、按岗位需要调整农村地区教师编制标准。根据农村边远山区教学点的课程教学岗位实际需要,实行按岗定编、定岗招录。

(本报记者 董阳整理)

【关键词】 劳有所得

建议设立“拖欠工资罪”

张鸣起委员

核心观点

拖欠工资,侵犯了公民的私人所有财产,针对这一问题的刑事立法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目前,针对拖欠工资的司法处理仍是一个难题。刑法并未将欠薪行为界定为犯罪行为。政府垫付欠薪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的责任感。然而,这一做法,是拿纳税人的钱为极个别欠薪企业主买单,牺牲了纳税人的利益。

我国《刑法》规定,“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都是犯罪。”拖欠工资,侵犯了公民的私人所有财产,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针对这一问题的刑事立法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这无疑极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从保障民生的高度、从立法的层面更好地保障职工的劳动报酬权益,确定恶意欠薪、欠薪逃匿为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设立“拖欠工资罪”。

对欠薪的严重违法责任人,不仅要追究经济责任,还要追究刑事责任,使之受到刑罚处罚。通过严惩恶意欠薪、欠薪逃匿,有力有效地打击、遏制这种行为,保护劳动者的权利,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报记者 董阳整理)

合理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收入

苏立清委员

核心观点

不断提高普通职工特别是低收入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在工资集体协商中,要提出工资指数化要求。

工资是广大职工群众的主要生活来源。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广大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确保每个职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广大职工群众的期盼。现提出以下建议:

不断提高普通职工特别是低收入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和质量,合理确定并及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非公企业、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等为重点,努力提高低收入职工工资水平。在工资集体协商中,要提出工资指数化要求,即按照CPI指数调整货币工资,保证广大职工实际收入和基本生活不下降。

建立健全以工资集体协商为基础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由国家制定出台文件,责成地方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与当地工会组织密切配合,在企业中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

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信用评价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等长效机制。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上一篇:全国“两会”热议教育,民办教师待遇成焦点话题

下一篇:不让学前教育成“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