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ob910.com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 详情

诺奖得主丁肇中对话川大学子 精力集中在一个领域比较重要

发布时间:2016-09-14  点击量:1387次  分享至

   13日,赴川出席“2016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简称“海科会”)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受邀与四川大学学生“面对面”。

  能容纳数百人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在谈及近期学界关于“千亿建超大对撞机”的争议时,丁肇中并未作出正面回应。

   “中国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在历史上,中国人对人类的知识有重要贡献,中国过去那么落后,是最近一两百年的事情。所以,希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能对人类知识的贡献和人口成正比。”丁肇中如是说。

  80岁高龄的丁肇中,是美国华裔实验物理学家,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本届“海科会”开幕式暨天府论坛上,他坚持用四川话作了主题为“寻找宇宙起源”的演讲。


  大半个世纪前,丁肇中曾跟随父母在重庆(当时重庆属于四川省)生活过8年。“我小时候在四川长大,回到这里就像回家一样”,这也是他连续两年来四川成都参加“海科会”,并与川大学子“面对面”的原因之一。今年,他还受聘成为四川大学发展战略国际咨询理事会理事。


  在与川大学子的交流中,但凡涉及物理学、科学实验与理论等方面的问题,丁肇中知无不言,回答详尽。面对大学生们的人生困惑,他总会以一个小故事“浅入深出”。


  一位川大物理学的新生面临着理想和家庭的两难困境,丁肇中并未直接给出自己的建议。他以自己的朋友霍金的故事为例,告诉这位同学,“意志坚不坚强,很重要”。


  当被问及人生中最遗憾的事情时,丁肇中回忆了自己的母亲。


  小时候,他的学习成绩很不好,但母亲总是一直鼓励他。20岁时,丁肇中从机械工程专业转到了物理学,母亲非常反对。


  “母亲说学工程容易找工作,物理却是极少数人才能学的,换句话说,就是我不能学。”丁肇中说,他曾告诉母亲,“一个人在世界上只走一次,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


  不幸的是,丁母于1960年去世,因此她未能看到丁肇中后来在物理学上的发展和成就。“这是我最遗憾的事情”,丁肇中说。


  谈及自己的成功是靠勤奋还是天赋时,丁肇中展现了自己的幽默,“选择好的父母是很重要的。”现场顿时乐成一片,他接着说,“一个人一定要了解,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只能把所有精力集中在一个领域,对我来说这个比较重要。”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上一篇:教育史上的今天 1982年《教师报》恢复出版

下一篇:什么样的基础教育能适应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