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ob910.com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 详情

“砸钱招生”只能救急“找准定位”才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0-08-04  点击量:1017次  分享至

今年的生源减少,已经让一些民办高校“紧张万分”。而据江苏省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2015年,我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为390.99万,仅为2008年的58.24%。预计未来几年内,我省高中毕业生数每年至少减少2万人左右,高考人数将持续下跌——显见,位于招生“低端”的民办院校还会一直“紧张”下去。

  “生源紧张,‘砸’钱抢生源可以理解,但民办高校要想取得长远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归根到底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设想一下,你的毕业生个个有‘出路’,你的生源怎会不源源不断呢?”一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说。

  观点

  “砸钱招生”只能救急,非长远之计

  每次看到南京院校、苏南院校招生时这么舍得大把花钱时,苏北一所民办高校的招生老师刘建行(化名)就很羡慕。按照民办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办学初期,学校收上来的学费不能挪做他用,应该继续投入到学校的发展中去。可是,他们的老板不管这些。每年的学费一收上来,就抽走一大半,用作其他投资。

  “每年招生期间,申请点经费不知道有多难。”刘建行说,没有钱,办不成事,招不来好的学生,学校的录取线每况愈下,生源不满、降分录取的现状让老师们都觉得干得没劲。

  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仲伟俊教授说,高校招生期间用各种方法吸引生源、吸引优质生源,说明学校有市场竞争意识。花钱雇用招生代理、奖励考生的老师,这和厂家卖产品、给中间商扣率其实是一回事。在生源紧张的今天,学校为了生存,这样做无可厚非,可以理解。

  “但‘砸’钱招生终究属于低端竞争。”他说。

  建议A

  找准定位,不能成为“母体翻版”

  “民办学院要想生命力持久,就得有自己的定位,在人才培养的体系中有自己的不可或缺的位置,这样子办学才能长久。”南京大学教授钱钟说,“定位”就是给自己的“产品”定位,因为高校最终能够在生源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产品质量,即毕业生的质量。

  “本一院校培养科研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动手能力强的蓝领,我们的学生将来干什么?就应该是介于他们中间,既能动手,也会简单科研的技术人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院长楼佩煌教授这样认为。

  钱钟则认为,江苏的民办学院已经有了1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不少民办校定位模糊,有的完全就是“母体”学校的翻版和克隆,这对学校的发展极为不利。一些毕业生科研能力不及“母体”毕业生,动手能力又不及高职生,眼高手低,导致就业前景黯淡。“出路”受阻,何来生源?

  “所以,比舍得花钱招人更重要的是,民办校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他说。

  建议B

  “沉下身子”,参与地方经济发展

  “尽管国内的民办高校和美国的社区大学不是一回事,但是学校和地方经济结合如此紧密的形式确实值得民办高校借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官员建议。

  据介绍,在美国的任何城市,都有一个或数个社区大学,学制两年,提供多种实用课程,读完拿到证书后即可上岗工作。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曾说,在保证美国企业拥有训练有素的员工方面,社区大学扮演了重要角色。”

  “澳大利亚的泰福(TAFE)学院也应该成为民办学校的方向。”南航金城学院院长楼佩煌教授介绍,泰福学院是澳大利亚一种独特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把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联系起来,专门从事技术人员的学历教育。泰福每年能够提供数以千计的职业和非职业课程,这些课程由工商企业界同时参与设计,毕业的学生直接就可以上岗,非常受企业欢迎。

  动态

  脱离“母体”,有学校拟迁至县级市

  “让办学和地方经济紧密结合”,这一思路似乎已渐被一些民办校接受。一个引人关注的事实是,已有院校开始“下去了”——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已迁至泰州;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迁到了淮安;
 


  ……

  “明年,将有更多的民办学院从南京搬出。他们的办学地点不仅是下到地级市,有的还将下到县级市,和当地的产业融合,和现有的学校完全‘错位’。”教育界一位官员透露说。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上一篇: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为托起网坛明日之星努力

下一篇:支教牺牲女大学生赵小亭被追授荣誉称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