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ob910.com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 详情

校园手机,怎一个“禁”字了得

发布时间:2010-04-14  点击量:1084次  分享至

提起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大多数老师都主张“禁”用,并力数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所带来的种种坏处:干扰教学秩序、助长攀比之风、增加家长负担、腐蚀学生身心等,口诛笔伐、欲置手机于死地。

    其实,不是手机惹的祸,手机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光靠学校是“禁”不住的, 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上下结合,有效“疏导”。

    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半以上是用于通讯,寄读生希望与父母做一些亲情的交流,走读生家长需要对子女做一些道路交通安全的监控;但不排除绝大多数学生利用手机上网、玩游戏、发信息、考试作弊、甚至浏览不健康的信息及图片。

    鉴于此,学校可以提供适当的校园通讯设备,对“留守学生”还要免费提供“亲情电话”;要开设影视课、上好读书课、丰富音、体、美、信课;多形式的开展课外活动,不断充实校园文化;加大对学校的心理、生理健康教育等,让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占据学生的生活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任美琴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家长认为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但没有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家长要站在为子女未来发展的高度,禁止子女将手机带进校园,还要有效控制子女的日常开支,多一些亲情交流,多一些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多一些艰苦奋斗的引导。

    禁止中小学校学生手机进校园并非史无前例,韩国、日本、英国等许多发达国家就对此采取了种种有效措施,而中国作为手机用户大国,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手段,避免使用手机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种种危害责无旁贷,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正拭目以待,渴盼手机不再成为学校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上一篇:陈小娅代表教育部慰问云南旱区师生送捐款和水

下一篇:农村远程教育在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