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中国式“到此一游”需加强教育
发布时间:2013-05-28 点击量:883次 分享至
近日,网友“空游无依”发布微博称,5月初,他到埃及旅游,在埃及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神庙卢克索神庙浮雕上,发现“丁锦昊到此一游”中文刻字。“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他这样表述心情,“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 (的字迹),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刻字”微博发布后,迅即被大量转发、评论,无数网友表示愤怒,大呼“丁锦昊,你要火了!”有的随之人肉题名者。
中国式“到此一游”自古有之,几千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吟诗作赋、题词刻字,成就了不少自然与人文美景。欣赏一地的景观,有感而发,将美好的经历以刻字的方式记载留念,这是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美好情感。但这种以破坏文物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无疑已经成为一种陋习。
对于这种中国式陋习,不少人表示:乱世要用重典,要让乱刻乱画的人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付出代价,要罚得让其肝颤,这样才可能减少这种陋习,从而促进国人素质的提升。但在笔者看来,重典有一定效果,但终究治标不治本,尤其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要想杜绝诸如中国式“到此一游”的陋习,加强公德教育才是根本。
正如网友墨染赣鄱所言:错不在孩子,错在教育和环境,人人当思之。网友蜗牛-ECIT也表示:有则改之。社会该反思,教育部门更应该反思。现如今,我们的教育更多地是在关注学生的成绩,而非学生的德育,公德教育更是少之又少。而我们的社会环境同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如不注意引导教育,让孩子真正认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以模仿什么应该被谴责,中国式陋习仍会不断上演。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下一篇:泰州中小学食堂装上“千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