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教育局回应初三体育课被挤占:是调课非挤占
发布时间:2013-05-13 点击量:940次 分享至
东莞体育中考过后,多个镇的初中学生反映,初三毕业班的体育课被文化课挤占,目前体育课的踪迹难寻。对此,东莞市教育局回应称,有些学校在体育中考前占用了其他学科的课时,待体育中考后,补回被占用其他科目课时以完成义务教育课程教学,确保所有课程按时授课完成。
学生反映:初三体育课被挤占
4月28日,为期9日的2013年东莞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结束。不过在考完体育中考过后,石排镇石排中学初三学生茅鸾广(化名)反映,原本的体育课全部用来上文化课。茅鸾广认为,毕业班的学习很紧张,但正因为如此,体育课更不应该被挤占,需要找时间放松。而之前,为了备战体育中考,该校的体育课都不会被挤占,开足了马力。
记者了解到,不少镇的初中为了应付中考,都在体育中考后,将原本的体育课挤掉,变成语文、数学或者英语科目。
企石镇企石中学初三的吴广德(化名)也吐槽称,自从体育中考考完,该校把原本应有的早训、体训、体育课全部取消了,全部用来上文化课。谢岗镇谢岗中学、茶山镇茶山中学、万江区万江二中等学校的学生也称体育课已经形同虚设。
体育课被挤占并非新鲜事
实际上,体育课被文化课挤占并非新鲜事。已升读高中的L同学称,其在初三时已是这样。而更早之前毕业的Z先生则称,之前体育尚未纳入中考前,初三毕业班挤占体育课更为严重,一般到初三就减少体育课,或者到了初三第二个学期,体育课就全面取消。
教育行政部门对挤占体育课的学校也曾经做过处理。2011年12月,东莞市中堂镇某中学挤占体育、音乐科目课时,延长文化课时,被家长举报。后来东莞市教育局对该校违规办学行为进行通报批评,责令其整改,同时取消该校当年度初中教育质量评奖、普教系统文明学校评选的参评资格,并取消该校校长年度考核评优秀资格。
时任的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该校之所以出现严重的违规办学行为,根源在于学校仍以分数作为办学的唯一目标。
该负责人还表示,今后将继续对全市中小学违规办学开展明察暗访,发现一所通报一所,对造成严重影响的,将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体育老师:挤占体育课得不偿失
东莞中学初中部体育科组长巫亚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挤占体育课成为部分初中的惯用手法。城区中学比较少存在挤占体育课的情况,镇的初中可能会比较多。不过,巫亚彬说,比起体育中考前,现在学校鼓励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也减弱了。东莞中学初三毕业班一周安排3节体育课,但是体育中考后,有一节课可以调整给文化课。在体育中考前,学校还会在课下组织学生锻炼。
巫亚彬认为,初三毕业班的学习压力大,功课多,即使把体育课取消了,时间依然不够用。“主要是学校心态的问题。”巫亚彬说,没有好的身体,学习成绩也无法跟上。
巫亚彬说,目前初三毕业班的体育课一般是减压放松为主,分为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几大项目,学生参与热情也很高。巫亚彬说,有些学校挤占体育课是得不偿失,因为根据学生反映,上完体育课之后很舒畅。“如果长期在紧张地学习,学习效率是很差的。”因此,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初三毕业班至少保证每周两节的体育课。
官方调查:学生体质下降
今年4月9日下午,常平创业小学一学生在体育课上跳皮筋时猝死。今年4月16日,东莞光明中学一初中生在400米“耐力跑”训练时突然昏厥口吐白沫猝死。记者近日也调查了学校学生锻炼的情况,放学后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比较少。在一个班,只有不到10%的人会主动去锻炼身体。
东莞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认为,学生猝死是个案,并不能说明学生体质下降。不过在东莞市教育局2009年7月发布的一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东莞市中小学生形态发育良好,但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近视率显著上升。
该份调查从2002年起,每两年一次地将10所学校1600名中小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7岁~18岁共12个年龄组),搜集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弹跳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等数据。
东莞市教育局表示,为了促使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质与健康,近年已将体育与健康考试纳入到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当中,并逐步提高体育考试所占比值,由最初2007年体育成绩总分30分提高到今年的60分。东莞市教育局称,近年来初中毕业生的身体素质不断增强,绝大部分毕业生均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各方说法:
部门:是调课不是挤占
对此,市教育局回应称,中考体育考试安排于每年4月中下旬进行。许多学校在考试之前组织初三毕业生进行体育中考备考,学校在课程开设中进行了错位安排或占用了其他学科的课时,待体育中考后,补回被占用其他科目课时以完成义务教育课程教学,确保所有课程按时授课完成。
教育专家:多元评价体系可改变体育边缘化
对于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要真正重视学校体育,首先要重视对学校体育的投入,改善体育设施,增加活动场所。熊丙奇认为,改革中高考评价制度也是改变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重要方面。“我国2010年颁发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打破一考定终身,探索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新模式。”
熊丙奇说,如果推行这样的改革,就能建立起多元的评价体系,也就能引导基础教育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学校体育被边缘化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下一篇:别让继续教育成为贩卖文凭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