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ob910.com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 详情

学生交不起学费,他让家长打“白条”

发布时间:2013-04-23  点击量:1780次  分享至

安徽男子在上虞创办两所学校,招收了1200多名外来民工子弟
学生交不起学费,他让家长打“白条”
?
?

 

陈琪(黑衣者)与学生一起美化校园

 

看到特困生得到社会捐赠,陈琪(左一)很开心。

他说,虽然学校一直在亏损,但数以千计的外来务工者能够在上虞安心工作,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昨天上午8点多,地处上虞市城北的上虞市新市民学校的陈琪匆匆来到四楼的校长办公室,黄豆大的汗珠很快浸湿了他的T恤。学校的老师说:“陈校长,慢慢来,还来得及。”“9点钟,艾儿爱心基金的工作人员要为特困生举行学费发放仪式,我要准备一下,不能让人家等,仪式结束后,还要赶到上虞开发区的爱心民工子弟学校为特困生送‘大礼包。”陈琪说。

看到外来民工子弟入学难

萌生办学念头

现年35岁的陈琪,老家在安徽省六安市。现在是上虞市新市民学校和爱心民工子弟学校两所学校的校长。

在上虞,陈琪在外来务工者中有口皆碑,这是因为他自筹资金创办了两所专门为民工子弟就学的学校,目前在校学生达1267人。

正是由于解决了外来民工子弟的就学问题,外来务工者才能在上虞安心工作。

2003年前,陈琪也像村里的其他青年一样加入打工大军的行列。他选择的地点是温州市。

“我儿子到了去幼儿园读书的年龄,但去当地的托幼机构不仅要交纳一笔昂贵的赞助费,而且名额有限,要开‘后门’。”陈琪回忆,最后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名额被人顶了,让他很失望。

无奈之下,陈琪以每个月900元的报酬聘请了一名幼教老师,专门在家看管儿子。

陈琪的举动很快传开了,许多老乡主动找上门,希望陈琪家的老师能够招收自家的孩子,他们愿意出一部分钱。

就这样,陈琪办了家托幼所。就在陈琪打算大干一番时,当地教育部门找上门来了。由于没有经过审批,托幼所被取缔。

托幼所被取缔一事,给陈琪打击很大。同年,陈琪离开温州,来到上虞做生意。但他了解外来民工子弟求学困难,办学校的念头与日俱增。

由于吸取了温州办学失败的教训,陈琪这次一开始就与上虞市教育部门联系,希望能够取得一纸批文。

而此时,上虞教育部门正为拥有大批民工子弟求学难而发愁。

双方一拍即合,陈琪开始筹建上虞市爱心民工子弟学校。但要创办一所小学谈何容易,光资金就压得陈琪喘不过气来。“当时除了将全部积蓄拿出来外,还从老家亲朋好友那里借了一笔钱,凑成57万元,才造起一幢教学楼。”陈琪回忆。

2004年8月,占地2500平方米的上虞市爱心民工子弟学校开始招生。第一年招生268名。

虽然待遇很低

但还是吸引了许多青年教师

这一年,陈琪一边做生意一边管理学校。而教师的招聘更让陈琪愁肠百结。“我在网上到处发布招聘教师的帖子,每天都能收到回帖,让我很开心。”陈琪说,“然而,对方一听微薄的工资,大多失望而回。”

让陈琪受到鼓舞的是,有许多教师并不是冲着薪水而来,而是和他一样,出于能为民工子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今学校已有各类教师46名,分别来自安徽、江西等6个省市,其中也有上虞本地人。

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大多身兼数职,像来自江西省的王从新老师,他既教科学、数学,还要教美术。工作辛苦,待遇却不高。“目前是小学老师每月1400元,初中老师每月1500元。”陈琪坦言说。

陈琪还给记者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日前一名余姚老板用轿车送女儿到学校报名任教。她不缺钱,但喜欢我们这里的环境,一方面能锻炼人,另一方面为民工子弟做些有意义的事,功德无量。

让陈琪感到高兴的是,他的学校也有公办老师了。“去年上虞市教育局派了名公办老师朱焕银教孩子们数学,为我们提高教育质量立下汗马功劳。”陈琪说。

办学亏损

但他咬牙要坚持下去

办学校并没有陈琪想得那么简单,虽然解决了师资、场地等问题,但每年仍需要大量的软件投入。“每年至少投入10万元。社会上的捐助毕竟有限,主要还是靠自己。”陈琪告诉记者。

陈琪给记者举了个例子,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接送成了难题。9月25日,他出资购买的一辆73座大巴又将运抵学校。

此前,学校已配备学生接送车7辆。

“办学校是亏损的!”陈琪说出了尴尬,上虞物价部门审核每个学生每学期可收450元学杂费,但他们学校降低收费标准,以每人350元的标准收取。

即使降低收费标准,仍有两成外来民工子弟因家庭生活困难而交不上学杂费。

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还是破例招收?“我们允许贫困学生家长‘打白条’,啥时有钱了就啥时交。”陈琪告诉记者,每年都有许多“白条”无法兑现,最后只好减免。

比如现年13岁的丁汉林今年再也不用交学费了。丁汉林患有先天性腿疾,走路一拐一拐的,两年前随父母来到上虞。丁汉林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一家五口仅靠父母收破烂为生。

像丁汉林一样的特困生,学校除了免掉学费,还会免费提供学习用品等。

咬咬牙

再办一所民工子弟学校

去年8月,陈琪又做出惊人之举,出资22万元,租下了上虞市城北的一个闲置厂房,挂上了上虞市新市民学校的牌子。

办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已让陈琪身心俱疲,是什么驱动他创办第二所民工子弟学校?

在开发区办的民工子弟学校只招收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民工子弟小学毕业后,仍要回到老家去读初中,给民工带来诸多不便,许多外来务工者希望陈琪能够解决他们的难题,办一所初中。

陈琪咬咬牙,申报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包括小学和初中)学校。

“现在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的压力。不过虽然学校一直在亏损,但算笔‘长远账’,让至少数以千计的外来务工人员能够在上虞安心工作,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陈琪说,他希望一直把学校办下去,办出规模、办出特色、办出成绩。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上一篇:西安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少于500人 须配3名保安

下一篇:择校催生“虚胖”学校 一个年级16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