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各国的老师聚集杭州讨论怎样的教育能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相理解
发布时间:2012-12-04 点击量:518次 分享至
上周,2012年东北亚地区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研讨会在下城区召开,来自东北亚地区各国的专家学者对国际理解教育及其合作网络建设谈了自己的想法。许多亚洲国家开始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EIU)。
韩国韩信大学Chul YU教授介绍,韩国有一个彩虹青年公民项目,激励学生和学校积极探索。项目有七大话题,比如和平、本地文化、环境、经济等。对这些话题感兴趣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申请参加彩虹项目。
现在韩国的跨国婚姻越来越多,学校需要帮助跨文化家庭的孩子适应学校生活,以期更好地生活。比如,韩国会给跨文化背景的孩子提供家访活动,提供韩语和韩国文化的强化课程。同时,韩国还建立了跨文化家庭教育支持中心,通过俱乐部活动为这些家长提供教育支持。
蒙古国少年宫的Uyanga ADIYA老师说,近年来,许多亚洲国家把英语作为第二母语来教。蒙古少年宫的英文课程是按照年龄来划分的,有10到12岁年龄段和12到15岁年龄段的。老师们会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让孩子在相应的环境中学习英文。
在中国,也有许多国际教育交流项目。比如北京教育学院郑彩华老师认为,体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国际理解教育资源。
“原因有几个,最基本的道理是,体育给人们奋斗的精神,同时让人们知道如何去面对得和失,体育运动可以教人们尊重、坦诚、交流、合作、同情以及如何去遵守规则。有很多的体育运动,其核心价值和EIU所追寻的价值是非常一致的。”郑老师说,通过体育运动,学到的技能和EIU所努力培养的技能是很一致的,比如说努力地解决一些冲突,创造一些条件,促进和平。
的确,体育是非常强大的和平工具。参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认为,体育作为促进和平建设的工具,其作用显而易见。
郑彩华说,赞比亚已经将体育用作国际理解教育的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赞比亚的大部分孩子在体育和娱乐方面的生活几乎为零,有组织进行的体育运动、学校体育教学几乎看不见,这样就出现了一些非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偷盗、强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赞比亚提出要让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并且为此建立了一个国家项目。体育运动让孩子在运动中学习,享受参与度,享受快乐。
到现在,赞比亚发展了20多项传统体育运动,让14岁以下的儿童参与其中,项目还提供了运动所需要的硬件软件。这个项目甚至还融入了儿童权益保护的一些目标。
相关
链接
什么是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的目的是促进合作与和平,原则是促进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国际理解教育是指基于上述目的与原则的终身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等。美国学校教育中的国际理解教育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外语教育(如双语教育)、在学科课程中融入国际与全球视野、鼓励师生对外交流学习、利用学校里的外国师生充实本校师生的国际化教育经历。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部分中小学开展的国际理解教育也具有类似特征,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下一篇:博士教中学就“没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