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义工走进南宁市邕宁区特殊教育学校,让孩子们无声的世界里充满笑容
发布时间:2012-11-27 点击量:1886次 分享至
“你们来学校好。”“义工们跟我们做游戏非常开心,你们真美。”在八桂义工“丹妮”的笔记本和手机上,写满了聋哑孩子跟她交流时的“对话”。11月25日,八桂义工来到南宁市邕宁区特殊教育学校,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礼物,还有笑容。
邕宁区特殊教育学校目前有71名智力或听力残疾的孩子,他们在6至17岁之间,多数孩子因离家远,必须常年寄宿在校。平常时刻紧锁的大门,让孩子们与外界缺乏接触和交流,因此义工们的到来让孩子们非常兴奋和活跃,都争着抢着要跟义工们玩游戏和交流。
孩子们交流基本靠手语,声音在他们的世界里是陌生的,但是这并没有减弱孩子们与义工“对话”的热情。14岁的陈秋玲,听觉功能几乎全部丧失,她只能通过文字与义工交流。她在义工“丹妮”的笔记本上写下“你是做什么的”。“丹妮”看到秋玲的问话非常惊喜,忙写上“文秘”。秋玲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后再写道“不懂哦”,“丹妮”就用比较通俗的话进行解释,孩子高兴地写出“哦。好的。那你的QQ号码呢?”秋玲跟记者“说”,她很喜欢义工们,以后通过QQ,就能在想义工们的时候,随时跟他们联系。
有的义工当天没有带笔和纸,这可急坏了一些孩子,他们着急地跟义工们用手语比划,但双方均未能理解对方的意思。突然,有孩子灵机一动,掏出手机打好字后给义工们看,“我喜欢你们,你们以后还会来陪我们吗?”广西医科大学护理班的义工被孩子这一句话感动了,他们跟特殊学校的韦副校长约定,在不打扰孩子们正常学习和休息的情况下,以后将会持续来看望孩子。
“韦增艳”,记者将本子上的这三个字摆在约1.7米高的男孩眼前,看到自己的名字,他惊讶地红着脸,睁大眼睛比划着。他快速地在本子上写着:“谁告诉你的?”一名义工见状赶紧写道:“我们猜的,厉害吧?”韦增艳欣喜地双手举着大拇指,但仍好奇地央求义工告诉他怎么回事。
当天,义工们还与孩子们一起互动,玩了“坐爆气球”、“投报纸团进篮”等游戏。而“拆线”游戏更让孩子们兴奋,这个游戏没有语言的交流,只需要大家动手拆出各种花样即可。每当毛线在义工和孩子手中变换出一种新花样,孩子们都开心得直拍手,义工们也竖大拇指赞扬孩子,孩子这时就会露出得意的笑容。
韦副校长说,孩子们的生活是孤独的,父母平常很少来看望他们,他们也很少能回家团聚。“即使放假回到家,由于多数孩子的家人不懂手语,他们也是无法交流。”韦认为,义工们来陪伴孩子,会让孩子孤僻的性格和单调的生活有所改善,也能让孩子体会到更多社会的关爱和尊重。
当日,义工们不仅给孩子们带去了欢乐,还带去了体育用品、学习用具、糖果等礼物。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