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区将推进中小学“电子书包”项目试点
发布时间:2012-11-20 点击量:621次 分享至
为推进信息化学习变革,电子书包项目近年来被列为教育部与上海市合作推进的教改项目。上海市教委日前与微软公司签约,在虹口区深入推进“电子书包”试点,变革当下课堂教学,虹口区部分中小学师生成为电子书包项目的首批“尝鲜者”。
何谓“电子书包”?不少家长直观地认为,电子书包就是“平板电脑进课堂”——老师用电子课件取代粉笔教学、学生用电脑取代纸和笔,但学生的学习内容、课堂灌输模式、课业负担等未发生变化,电子书包成为部分学校锦上添花的“形式变革”,不仅无助于减负增效,反而给孩子造成用眼疲劳等负担。
“这其实是对电子书包的一种片面理解。”项目负责人之一、虹口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仇勇平提出,“电脑和网络只是电子书包的载体,电子书包的本质,是借助这些电子设备,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多种资源,改变和丰富孩子的学习方式。”据了解,随着探索不断推进,目前虹口区十几所试点学校、上千名师生已将电子书包用于智能化辅导、过程性评价、伙伴式互助、树状式作业等教学环节。
丽英小学数学老师陆秦岭以一堂课为例,生动展示了使用电子书包的教学流程。在三年级下学期“周长与面积”单元中,学生要学习图形的周长、面积等概念,并锻炼推进和归纳能力。第一步,师生的平板电脑上安装了电子教材,并配有测量和面积的小故事等拓展资源,还可以登录教育资源库获得更多相关知识。第二步,陆老师在上课前一天将自己的备课内容上传至学生电脑中,并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与父母讨论,在电脑上画图实验“谁围的面积大”。同时,通过电子书包自动反馈系统,陆老师了解到,关于周长和面积的基本概念全班已全部掌握,但关于周长和面积的关系,学生认识存在分歧。
在第三步的上课环节,陆老师省略了基本概念和知识的讲解环节,直接将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三组:20名认为 “长绳围出的图形面积更大”的学生一组,14名认为“长绳围出的图形面积更小”的一组,6名持“周长相同但面积不一定更大”观点的一组。课堂上,学生小组讨论、分组展示结论、辩论等占用20分钟,陆老师只是旁观、倾听;随后10分钟,陆老师分析每组学生观点、方法的正误,最后5分钟作梳理总结,与学生互动中得出结论:周长与面积不成正比。接下来的分层作业,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自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探索长方形的两边长度差对面积的影响;中等程度的学生做课后习题;学习困难的学生则须继续巩固基本知识。
“利用电子书包的课堂改革,当然不止这一种模式。”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介绍,语文课拓展阅读材料、英语课观看原版影视剧、音乐课教学生用电脑作曲等,师生们进行了很多开创性的探索。“信息技术不仅变革了教学手段,而且助推了教育模式和内涵的发展。电子书包提供了一个资源开放共享、师生互动反馈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探究学习与老师的过程性评价、分层指导等变成现实。学生前进一步,老师后退一步,把课堂和学习自主权还给孩子。”
“学生的学习当然不仅局限于课堂。在云计算平台的支撑下,电子书包将为学习者提供更多优质资源和多元化选择。”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展望,电子书包打造的“智慧课堂”,便于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能随时“嵌入”,为我所用,为激发孩子兴趣、培养创新素养服务。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