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规划学区服务半径 家门1000米必有学校
发布时间:2012-10-19 点击量:763次 分享至
北京东城区将对现有的八大学区划定教育服务半径。依规划,该区居民出家门1000米以内,至少有一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这是记者从“首都教育十年改革发展成就系列宣传活动”上获悉的。
东城区现有中小学百余所,学生约9万人。和其他区县相比,该区优质教育资源比较丰富,拥有多所办学质量一流的名校。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该区还存在10余所规模较小的学校。
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东城区正在编制未来20年教育发展规划,对全区教育资源进行优化布局。按照规划,今后该区现有的八大学区将根据属地范围划定教育服务半径,确保辖区内每750米至1000米范围内,都有能提供义务教育的学校,为周边居民服务,保障其子女机会均等地接受义务教育。
“对于规模较小的学校,我们不会进行简单地撤并整合。”这位负责人解释,“这是因为每所学校都有其历史文化积淀,我们要为其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路径。而且,未来几年可能会迎来入学高峰,现有的教育用地不能流失。”
据悉,正在编制的规划涉及该区学校内部改扩建和地下空间开发,比如,该区正酝酿建设地下体育场,扩大城中心区域中小学体育锻炼场地。现阶段,该区已制定了初步方案,准备打通灯市口小学、景山学校、25中和166中学的地下空间。地下体育场建成后,仅166中学的操场面积就将扩大1.5倍至2倍,从现在的近4000平方米增加到上万平方米。
目前,东城区已实现了学区制管理全覆盖。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该区在改善中小学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开展深度联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缩小校际差距。眼下,各学区内有差异的学校已结成20个对子,优质校带动普通校发展。这种联盟方式囊括幼儿园到高中所有学段。今年年底前,联盟校有望增至25对。
本学期,西中街小学与北新桥小学“一长执两校”管理模式更为深入,两所学校打破校园围墙壁垒,实现了两校一年级学生整体编班、四至六年级学生同校址上课;和平里九小六年级学生已挪至经过校安工程改造的安外三条小学上课;新鲜胡同小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市第二中学新鲜小学”。今后,该校将与二中在课程管理、文化建设、教师交流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文汇中学和忠实里小学是否具备合并成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在论证中;东城特殊教育学校的部分学生开始进入和平里三小上课,扩大随班就读范围;光明小学与广渠家园分部、板厂小学与弘善家园校区开启联动办学,共享本校优质资源。
未来,东城区将继续通过“一长执两校”、毕业年级出口融合、九年义务教育学段双轨制探索、普特合设、新校区一体化等方式进一步拓展深度联盟。
案例
“我的孩子也进名校啦!”
身穿同样的红色校服,坐在同样配置的教室,如果不是有老师点拨,无论如何也分不出学生来自两所学校。
“这学期开学,我们就来西中街小学上课了。”上语文课前,北新桥小学五年级学生王连庆悄悄告诉记者。
讲台前,北新桥小学老师王钢宏正在讲《钓鱼的启示》。听课的,除了记者,还有一位西中街小学语文组的老师郭燕。王钢宏讲得声情并茂,郭燕也不闲着,每进入一个环节,她都细心地观察学生反应,并认真做笔记。“自从2010年我们两所学校深度联盟以来,同一教学组老师之间听课已经成常态了,谁有空都可以去听课,然后互相提意见。”郭燕说。
“老师,我!”“老师,我!” 王钢宏的课调动了全班情绪,学生争抢着举手发言。一堂课40分钟,过得飞快。
西中街小学是东城区的一所优质资源校,市、区级骨干教师有16人,占专任教师的25%。北新桥小学,只是一所普通校。这学期起,西中街小学和北新桥小学深度联盟进一步加深,实现了两校一年级学生整体编班,两校一至三年级在北新桥小学校址上课,四至六年级在西中街小学上课。
最初从女儿嘴里听这个消息时,五年级家长张渤森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开学后,女儿所在班学生不仅走进了西中街小学课堂,而且连部分主科的老师也换成了西中街小学的老师,他特别高兴。现在,瞅个机会他就会跟朋友炫耀:“我的孩子也进名校啦!”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