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ob910.com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 详情

个性化教育:带着镣铐跳舞

发布时间:2012-09-10  点击量:998次  分享至

近期,关于个性化教育的质疑频繁见诸报端,在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指导思想后,个性化教育模式作为对接这一理念的教育发展趋势,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陷入了是非之中。在当下功利化的大环境下,怀揣个性化教育的心,却不得不迎合大众的功利教育需求,带着镣铐跳舞,成为个性化教育机构的典型生存状态。

被误读的个性化教育

“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不仅是公办学校的现实,对教育体制外的个性化教辅行业来说,也成为摆脱不了的魔咒。

在升学制度、功利教育等长期因素的制约下,追求升学率的社会心态短期难以转变,实施“个性化教育”,推行“因材施教”的教辅机构便逃不掉“功效化教育”的考核大棒。每当孩子考试分数无法达到家长的预期目标,必然就归咎于教辅机构的辅导质量问题,严重时甚至遭遇社会舆论的一致谴责,对个性化教育机构从师资、效果到教育模式等全方位提出质疑,而且往往形成连锁反应,使整个行业都深陷其中,如此种种让一些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个性化教育品牌感受到行走在刀尖上的痛。

不仅如此,据了解统计,整个教辅行业的市场份额超过 3000 多亿,并以每年 30% 的速度急速增长,尤其近几年,以新东方、巨人、学大等一批行业巨头为首的品牌教辅机构其年营业收入过亿元比比皆是。诱人的回报吸引国内外投资商与企业纷纷抢入个性化教育行列,攻城略地、加速扩张,遭致质量参差不齐、乱象频出的诟病。同时在社会、家庭对个性化教育的认知局限于提分效果的前提下,个性化教育市场的“提分战”也此起彼伏,也让部分中、小型辅导班趁机浑水摸鱼,混淆教育概念,而提分往往成为抢夺生源最大的噱头,这进一步将整个“个性化教育行业”置于身份尴尬、局面混乱的境地。

因此,为了生存与发展,以学大教育为首的众多知名个性化教育机构不得不在成绩提升与“因材施教”、“挖掘学生个性潜力”之间寻求平衡之道,而带着镣铐跳舞,也成为这一行业的群体写照。

内外夹击的煎熬状态

事实上,个性化教育并不是为提分服务的,它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符合教育发展大方向的。而且,早在 2500 年前孔子就已经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相较于中国教育的沿袭发展,国外的个性化教育实施的更全面。以美国为例,个性化教育与其社会价值观一脉相承,强调教育一方面应为生存服务,要生存,就要充分地展示个性和才能;其次 , 竞争要靠自己的实力,就需要能够很好地把握自己,根据个体情况设计教育方向。再次,基于美国人的儿童发展宽容论,强调个人发展的多样性,主张儿童应有自己的个性。在这样价值观影响下,个性化教育变成了全社会的责任,自然得到的效果也不同一般。

有教育专家提出:相比美国,在中国,个性化教育似乎还只停留在一句口号、几本教育书刊的中心思想的程度上。虽然人人都在说个性化,也越来越了解所谓个性发展的必要性,但只要一提及无法避免的考试、分数,其它便成了浮云,个性化教育虽然叫好,却很难叫座。个性化教育的教育本质往往从社会根源就被忽略殆尽。

但基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以及“大班额”的现状,在学校有效的学习时间内,老师没有精力照顾到每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就需要一批有一定品牌积淀,实力雄厚的民办教育作为教育改革路上的必要补充。这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已经为大众接受,完全毋庸置疑。

据一位从事个性化教育行业工作多年的人士透露:在这样的社会形式下,有关机构一方面大力呼吁相关企业发挥教育模式灵活多样的优势,寻求教育改革的突破,但一方面相关政策法规又不够健全,让整个民办教育行业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甚至可归于舆论弱势群体,准入标准过低也造成行业局面的混乱,一旦出了什么问题,通常会一边倒的拷问教育机构。这种内外夹击的状态其实并不利于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与健康发展。

个性化教育急需回归理性

在有越来越多声音开始提及“个性化教育”,呼吁释放孩子个性发展的同时,整个个性化教育行业如何摆脱尴尬局面,真正的将“个性”实施到底,让更多学生和家庭受益?这也是所有关注教育发展的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个性化教育理念首倡者,也是目前中国个性化教育领导企业——学大教育的 CEO 金鑫。他认为 , 谈及个性化教育,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个性化教育,绝不是单纯的一个老师教一个孩子就叫个性化教育,这一教学理念更大程度体现在教学方案的量身订制、教学过程根据孩子个性情况、成长变化不断调整优化,学习管理服务贯穿全程的全过程中。目前,教辅市场上目前许多打着“个性化大旗”的教学机构其实是“伪个性化教育企业”,这需要大众不断更新对这一行业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金鑫也特别提出,大众的认知问题自然不是一时一日就能改善。但现在也有很多有责任心的教育界公知在通过多种方式普及个性化教育理念。多年来以学大为首的一批个性化教育机构也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包括 2010 年学大发布《个性化教育白皮书》、《寻找失落的钥匙》等通过图书出版发行的形式进行理念和行业标准的传播; 2010 年、 2011 年分别举办两次个性化高端峰会、个性化教育国际会议,聚集同行人士探讨个性化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出路; 2012 年又投拍教育题材情景喜剧《天才进化论》,将个性化教育理念及形式通过生动活泼,轻松易懂的喜剧形式传播到更大范围。相信理念的改变只是时间的问题。

金鑫还特别表示,行业的规范问题需要有责任心的品牌机构一起发力,不断完善自我,通过自身行动重塑行业标准,那些只看短期利益,不重视教育质量的教育机构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另外从政策监管上,也需要相关机构对民办教育实行分类管理,为个性化教育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为个性化教育松绑。只有这样,带着镣铐的个性化教育才能真正舞出我们下一代的精彩未来,培养符合我国发展路径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上一篇:教育公平首先要教育均衡 扩总量提高质量是基础

下一篇:天津市多途径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扶持民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