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ob910.com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 详情

教育调查:四川扎实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12-06-25  点击量:946次  分享至

  ■教育调查网络版仅限人民网、中国教育新闻网首发,与本报无协议转载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012年2月29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组陶西平、任玉岭同志等一行8人,参观了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七一大西街小学的晋熙校区和春溢校区、紫岩雨润中学、中新友谊小学、九龙学校等4所中小学校,听取了绵竹市、汶川县、泸县、宜宾市南溪区、乡城县、自贡市大安区、攀枝花市仁和区、绵阳市涪城区等8个试点县区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现将8个试点县区市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简要归纳如下。

  进展和经验

  一年多来,8个县区市明确改革试点的核心任务是创新体制和机制,努力探索适合本县区市历史发展特点和水平条件下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途径和办法,在突破难点、推进均衡、保障优质公平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取得的初步经验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第一,明确发展目标,制订统筹规划

  绵竹市借力灾后重建,确定“城乡一体,倾向薄弱”的规划思路,实施统筹规划,利用总金额19亿余元的76个教育重建项目资金,本着“适用、够用、不浪费资源”的原则,实现了城乡硬件均衡配置。他们计划在今年年底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我们参观的4所学校有市中心学校,也有农村学校,各校在硬件设施和设备上做到了基本均衡配置。

  汶川县把通过“两基”达标验收与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在一起,制订有助于推进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在通过“两基”验收的同时,也全面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该县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以完善功能设施为重点,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二是以优化师资配置为重点,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三是以促进全面发展为重点,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四是以保障弱势群体权益为重点,推进学生关爱工程。

  南溪区形成了4项制度:一是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二是定期专题教育会议制度,三是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四是教育工作表彰奖励制度。该区制订了发展规划、工作研究、资金安排、人才引进、困难解决、待遇落实等“六个教育优先”以保障措施得到落实。该区确定了“四大统筹”的政策,助推教育均衡发展:一是统筹规划,总揽发展全局;二是统筹经费,均衡发展条件;三是统筹师资,均衡发展队伍;四是统筹管理,均衡发展内涵。

  乡城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优先,二督查,三级办学,四个结合,五化发展,六配套建设。一优先指把教育发展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放到全局和战略高度上优先推动发展。二督查指建立县长任团长的教育督导团,既督政,又督学。三级办学指县办中学、片区办小学高段、乡办小学低段。四个结合指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和谐社会建设结合、与农牧民减负结合、与公共服务功能结合。五化发展指办学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手段信息化、队伍优质化。六配套建设指配套建设片区学校和幼儿园、配套建设学生服务中心和家长接待中心、配套建设学生实践和农牧民文化培训基地、配套建设校园文化及绿化、配套建设教研及师训功能、配套共建校警校医。

  大安区的总目标确定为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选择了两个突破点: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制订了6个控制指标:一是保障水平基本均衡,二是办学条件优质均衡,三是师资队伍优质均衡,四是管理水平优质均衡,五是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六是受教育机会公平均等。一年多来,该区在完善政策保障、有效整合资源、提升师资水平、规范办学行为、鼓励学校特色发展、建立扶贫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仁和区落实责任,完善机制。把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十二五”规划,建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教育费附加机制,建立校舍建设、危房改造机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建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健全区级职能部门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的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

  涪城区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实施教师城乡交流,提升教师素质;三是开足开齐课程;四是建立城乡研修协作体,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五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学校管理。

  第二,实行倾斜投入,扶植薄弱学校

  泸县重点改造薄弱学校,争取在2015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一年多来,该县采取5项主要措施推进试点工作,一是发挥政府职能,提供均衡发展保障;二是改造硬件设施,夯实均衡发展基础;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激发均衡发展活力;四是强化质量意识,提升均衡发展内涵;五是完善教育体制,提高均衡发展效率。

  仁和区加大投入,优化配置,把校安工程建设和学校布局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教育设备配置投入,调整学校布局,扩大幼儿教育资源。扶弱助困,安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建立残疾儿童入学保障制度,关注留守儿童,建立贫困学生助学机制。

  第三,强调内涵发展,鼓励特色办学

  绵竹市实施了“学校软件管理标准化建设”,开展“四个规范”(校风管理规范、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装备管理规范、后勤管理规范)的达标活动,普遍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该市推进的“六大工程”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实施优质教育联动发展工程,促进校际管理水平均衡;二是实施干部教师交流发展工程,促进校际师资结构均衡;三是实施教学手段信息化工程,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四是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促进素质教育质量均衡;五是实施师生心理健康工程,促进师生心理关爱保障机制均衡;六是实施校园安全放心工程,促进师生安全保障机制均衡。

  仁和区以“走向生本、质量至上、内涵发展、一校一品”为基本思路,以“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不断超越”为工作理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该区重视提升薄弱,创建品牌,实现校级教育发展均衡。创新教学帮扶机制,逐步缩小校级教育质量差距。走向生本,内涵发展,落实生本理念,深化课程改革,把减负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有机结合,完善教学视导机制,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德育工作,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趋势监控考核评估体系与激励机制。

  第四,加强队伍建设,探索流动机制

  南溪区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努力探索“进入、培训、流动、激励、退出”5种机制。该区将试点总目标分解为3个阶段目标予以稳步推进:2011年,设计并初建;2012年,基本建立,初建成效;2013年,完善机制,可供借鉴。

  绵竹市抓住灾区重建对口支援契机,全市41所学校与江苏省74所学校结对,互派师生、协同教研。江苏共派支教教师110人次,绵竹共派240名教师到江苏驻校学习。

  涪城区建立“校对校”、“师对师”的城区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度。以8个城区优质学校为龙头,全区所有农村学校为成员,成立8个城乡教育研修协作体,并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

  仁和区改革培训,提升素质,促进师资队伍基本均衡。开展区域性培训和集中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公开招聘教师。

  存在主要问题

  到目前为止,试点工作中反映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经费总体投入不足。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当主要依靠增量发展,而不是简单地盘活存量。倾斜投入的思路是对的,政策是好的,但是经费不足成为困扰各试点县区市的主要问题。其他诸如设施设备、学校布点、教师待遇等问题都是经费短缺的表现。

  二是教师编制不足。国家统一制订的教师编制计算方法适用于正常规模的学校,但明显不适用于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一些偏远地区盲目撤点并校,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是教师编制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是统一要求与留有空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县政府制订的各种“统一”要求,是推进均衡发展的有力措施。但“统一”要求不宜深入到学校内部,特别是深入到课堂教学。应给学校留有特色发展的制度空间。

  四是因撤点并校后出现的学校布局问题应得到重视。汶川县面积约4000多平方公里,13个乡镇,118个行政村,只保有2所初中、15所小学。尽管该县人口少、学生少,但学校特别是初中校如此大集中,68%的小学生不得不住宿,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四点建议

  一是应当确定明确的、通俗易懂的均衡发展指标,以统一认识,并指导政府、学校和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并支持均衡发展的推进。各试点县区市应从自身情况出发,认真研究,探索出一条直指核心问题且简便易行的道路,给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二是进一步加大中央和省级推进均衡发展投入,落实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政策。县区市政府应该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投入预算,但只靠县域自身实现均衡发展,一方面贫困县有难度,另一方面可能会进一步拉大省域内部差距。因此,各省应有明确的促进均衡发展财政政策及督导评估政策。

  三是进一步明确提出、修订并执行“偏远地区教师编制及补贴办法”。目前教师编制和待遇的不合理,已经严重制约县域内教师和城乡之间教师配备与合理流动。应当改变单纯以师生比确定教师编制的规定,将班师比和确立班额统一起来,依据不同情况,区分不同类别,制订合理的教师编制标准和边远地区教师待遇补贴方案。

  四是加强试点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共性经验的深化与个性经验的相互借鉴。现在试点县基本是各自为战,为了能够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较为成熟的经验,已建议四川省设立一个课题,成立试点县共同体,以加强交流与合作。(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组)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上一篇:粤港澳教育合作进入快速发展期

下一篇:"历史新高",680万高校毕业生如何迈过就业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