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连续7年获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
发布时间:2011-01-18 点击量:1395次 分享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连续7年获7项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 始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本报记者 唐景莉 通讯员 邓怡 “实时三维图形平台BH_GRAPH”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此基础上开发的项目,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和首都国庆阅兵方案中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月14日,在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再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全国连续7年获得7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的唯一高校。特别是从1999年至今产生的10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北航包揽了4项。纵观近年来北航取得的成绩,一所高校如何持续“给力”科技创新? 精确制导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高校科技创新要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必须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以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为导向,在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重大型号研制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 北航党委书记杜玉波认为:“高校要瞄准学科交叉融合的国际前沿,瞄准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瓶颈,始终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北航校长怀进鹏表示:“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国际学科发展前沿,通过凝练关键技术、引领科技创新、支撑重大专项、组建创新联盟、拓展重大型号等方式,全面提升科研核心能力。” 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房建成带领的团队,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磁悬浮飞轮和控制力矩陀螺,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解决了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和大型航天的“卡脖子”问题。 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巨磁致伸缩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在磁致伸缩材料和形状记忆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项目带头人徐惠彬认为:“我们的科研要突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要向着国际先进行列迈进。别人能做的我们要掌握,别人不能做的我们要力争实现。”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