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热衷于“考后题检”现象说明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0-12-14 点击量:1061次 分享至
【本期话题】
期中考试结束后,许多学生对着自己的试卷黯然神伤,不少家长发愁却又束手无策。
对此,山东、天津等地的一些校外教育机构,近日推出一项特色服务——“考后题检”,即针对一些学生在考试结束后不能很好地对试卷进行分析、总结的现象,帮助学生对考试失分原因和解决对策进行诊断分析。据称,由于参加“考后题检”人数剧增,家长报名题检需排队预约。
不能过度依赖校外教育机构
主持人:部分学生、家长热衷求助校外教育机构进行“考后题检”,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曹书德:这种现象表明,学校的试卷讲评只倾向于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欠缺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诊断和弥补措施。一般来说,错误率超过30%的试题才会成为教师在讲评时分析的对象,许多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的问题因低于这个比例,属于“个别问题”而往往被忽略了。校外教育机构正是瞄准了学生的这一需求,推出了此项服务。所以,“考后题检”热的背后其实是部分教师对学生个体教学的缺失。
李福新:校外教育机构推出“考后题检”,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专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也反映了家长对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认可和期盼。当然,这些校外教育机构需要受到严格的资质管理和专业认定,避免单纯的利益考量和追求。此外,也要避免“考后题检”及后续辅导进一步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许织云:“考后题检”无论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还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都是必要的、有利的。这样的做法,比考试后学生本人无所谓、家长也漠不关心的状况要好很多。只是校外教育机构良莠不齐,家长们不能过分依赖。
“考后题检”是教师的职责
主持人:学校内部组织的“考后题检”按理应该比校外教育机构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您认为学校教师应如何发挥有效作用,帮助学生进行考后的总结和分析?
李福新:实际上,“考后题检”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一般情况下,教师更了解课程实施的进度及评价的内容、标准和目的,对学生的指导更具针对性、全面性和权威性。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原因,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曹书德: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考卷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这是前提;其次应给学生提供分析的参照物,比如每道小题的评分标准、难度值、平均分等;再其次,必须告诉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比如使用改错本收集错题。教师还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考试讲评要杜绝串讲,尽可能把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梳理分析;二是增加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机会,对单个学生而言,个别指导以及“一对二”、“一对三”的沟通效果远好于集体指导。
许织云:由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考后题检”,更有针对性、更准确。当然,考虑到教师授课班级过多、精力不够的因素,请校外教育机构的行家里手帮助分析问题,也未尝不可。“考后题检”检什么?我认为应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自身因素、家长支持等也要考虑在内。
“放权”指导学生自我检查
主持人:仅靠一次“考后题检”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判断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病根”、教师更好地对症下药呢?
程立海:为了全面客观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一方面可以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听课神情、提出问题的价值、回答问题的质量等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学生命题”替代“考试”的方法,来检验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即对学过的内容,让学生按照平时考卷的题型、模式命制一份试卷,将学生认为重点、难点的内容基本涵盖在试卷中。这样的方式笔者曾经用过,效果非常好。
李福新:要想“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学会“望闻问切”:一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情研究,通过观察学生课堂上及课外活动中的表现、批阅课后作业等,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二是要根据教学进度,适时进行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对各类评价及时进行总结分析,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三是要真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提出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曹书德:学习的过程性诊断和学生“自我题检”才是真正了解学生学习水平的方法。学习的过程性诊断应该落实在每一节课中和课后,实验、运用、复习、作业、检测等都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如果平常诊断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是不会导致大型考试“百病缠身”的。目前,很多学生还没有养成“自我题检”的习惯,完全依靠他人进行总结和分析,这样的诊断很难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地“矫正与治疗”自己的问题。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上一篇:培训机构“玩失踪”,怎样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