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工业学院2011招聘教师信息教师招聘网
发布时间:2011-05-18 点击量:2708次 分享至
武汉工业学院招聘教室
武汉工业学院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武汉市,创建于1951年,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1980年组建武汉粮食工业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工业学院。 在半个多世纪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已发展成为一所以轻工食品类学科为特色,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领域相关学科优势明显,以工科为主干,工、管、理、文、经、农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多科性大学。2006年10月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现有办学用地面积84.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14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6个,自建特色数据库6个,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1亿余元,建有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校外实习基地128个。目前,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1200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7000余人。学校基本形成了从专科生到本科生、硕士生,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 学校设有8个学院、9个系(部),举办有继续教育学院、独立学院(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现有本科专业5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4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个。有湖北省重点学科9个,湖北省优势学科1个,湖北省特色学科3个,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1个。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 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潜心治学、从严执教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3%。国家级、省(部)级专家21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级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5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省(部)级优秀教师5人,博士生导师14人。现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10个,已聘讲座教授、特聘教授和主讲教授15人;学校还聘请了包括4名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科研优势突出。近5年来,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8项,省(部)级科技项目480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3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出版著作、教材266部;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600余篇;发明专利26项;累计科研经费2.5亿元;学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评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 学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行按院系或专业大类招生,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以“常青科技艺术节”、创业大赛等为依托,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近5年来,学校先后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受到省(部)级及以上表彰学生218人(次),获省级以上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等竞赛奖937项。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他们以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的鲜明特色受到社会欢迎。 学校面向世界,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建立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 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与磨砺,半个多世纪的成就与辉煌,武汉工业学院始终与祖国共奋进。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明德、积学、砺志、笃行”的校训,弘扬“敬业爱校、艰苦创业、团结拼搏、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努力建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部分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多科性大学。 2011年度国家“千人计划”、湖北省“百人计划” 和“楚天学者计划”人选选聘办法 一、选聘对象 (一)国家“千人计划”长期项目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创新人才、青年项目创新人才 (二)湖北省“百人计划”创新人才 (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主讲教授、楚天学子 二、学科范围 (一)国家“千人计划”和湖北省“百人计划”:食品科学,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岩土工程,企业管理。 (二)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 见“楚天学者计划”选聘计划表 三、选聘条件 (一)国家“千人计划”和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 1、“千人计划”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人选一般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在国外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 长期项目人选应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水平,近5年在国际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获得国际重要科技奖项、掌握重要实验技能或科学工程建设关键技术;每年在校内工作不少于6个月。短期项目人选应有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能做出实质性贡献;与学校签订至少连续3年、每年在校内工作不少于2个月的工作合同,并明确合同期内工作成果知识产权的归属。 2、“千人计划”青年项目人选应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引进前应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对博士在读期间已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应届毕业生,或其他有突出成绩的,可以破格引进。 3、“百人计划”人选一般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在国外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务;在国外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具有国内外一流的研究水平,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果;每年在校内工作不少于6个月。 4、在本学科建设上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内外领先水平的能力。 5、诚实守信,遵守法律法规,热心为学校服务,崇尚科学,为人正派,富有合作精神。 6、“千人计划”长期项目和湖北省“百人计划“的人选可全职引进或双聘(聘期),短期项目人选为双聘(聘期),青年项目人选为全职引进。 (二)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人选 1、特聘教授 (1)具有博士学历学位、且有一定海外学习与研究工作经历的教授(或在国外担任相当于助理教授及以上职务),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全身心地投入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 (2)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国内同行专家公认的重要成就。主持过863、973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或具有相当的研究成果。 (3)具有发展潜力,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方面有创新性构想,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及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 (5)全职引进或双聘(聘期)。 2、讲座教授 (1)在国外知名教学科研机构工作第一线,学术造诣高深,在国际上本学科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取得国际公认的研究成果,一般应担任国外知名大学副教授及以上职务或其他相应职位。
(2)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热心为学校服务,崇尚科学,为人正派,富有合作精神。(3)聘期内每年在岗工作累计达2个月以上。 3、主讲教授 (1)担任国外高水平大学助理教授及以上职务或其他相应职位。或担任国内教授或相应职位5年以上,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曾担任过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 (2)长期在高等学校从事本科专业教学工作,承担过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程主讲任务,所讲课程受到师生和同行好评,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 (3)热心为学校服务,教书育人,学风严谨,为人正派,富于合作精神。 (4)聘期内每学年在学校系统讲授1-2门本科课程。 4、楚天学子 (1)具有博士学位,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或在前述高等学校和国外著名研究机构任职1学年以上并获得突出成果,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 (2)理论基础、学术潜力、职业道德、协作精神、身体条件等综合素质良好,教学科研能力强,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一线工作。 (3)全职引进。四、聘期工作和生活优惠待遇 (一)国家“千人计划”长期项目、青年项目和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1、“千人计划”长期项目人选一次性补助100万元;青年项目人选一次性补助50万元,并根据人选所在学科领域、能力水平等差异,通过专家评审,分类分档核定科研经费补助标准100-300万元,经费均由中央财政提供(按进度拨款)。“百人计划”人选由湖北省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50万元(免税)。 2、除国家或湖北省提供的工作经费外,聘期内学校另提供不少于40万元的科研配套费,提供不少于100万元的实验室建设费(限购固定资产),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实验场所并优先使用校内大型仪器设备等资源。 3、除国家或湖北省提供的一次性补助外,聘期内学校按年薪制或协议工资制付给薪酬。其中,全职在学校工作(每年9个月及以上)的“千人计划”长期项目人选薪酬面议,青年项目人选和“百人计划”人选按15万元/年(税后)的标准兑现岗位津贴。双聘的“千人计划”长期项目人选和“百人计划”人选,聘期内每年提供10万元资助经费,其中,根据实际在岗月数按1.5万元/月(税后)的标准兑现岗位津贴,其余部分用于学术交流、住宿和往返差旅费等。 4、全职在学校工作(每年9个月及以上)的除享受校内教师的工资(含绩效工资)及福利等各项待遇外,还提供一套不少于120平方米的三室二厅集资住房和不少于20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费。双聘人员,聘期内提供三室二厅住房一套(含标准装修)免费居住。 5、享受校内教师的科研奖励政策待遇。6、学校根据需要配备工作助手。 7、若有需要,解决配偶工作、子女随迁等问题。 8、落户、居留、出入境、保险、医疗、税收等按国家和湖北省有关规定执行。 9、其他有关工作生活待遇,具体面议。 (二)国家“千人计划”短期项目人选 1、除由中央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50万元外,聘期内学校每年提供10万元资助经费。其中,根据实际在岗月数按1.5万元/月(税后)的标准兑现岗位津贴,其余部分用于学术交流、讲座、往返差旅费等。 2、聘期内享受校内教师的科研奖励政策待遇。3、根据需要,提供在校工作期间的住宿。 (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人选 1、特聘教授 (1)聘期内提供科研配套费40万元,提供实验场所及100万元左右的实验设备条件(文管类学科为20万元)。 (2)聘期内以武汉工业学院为第一承担单位获得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可申请1-2个科研编制人员作为工作助手的政策支持。 (3)聘期内按10万元/年(税后)的标准兑现特聘教授岗位津贴。 (4)全职引进人员,除享受校内教师的工资(含绩效工资)、医疗、福利等各项待遇外,还提供一套三室二厅集资住房和一次性安家费18~20万元。双聘人员,聘期内提供住房一套(含标准装修)免费居住。 (5)聘期内享受校内教师的科研奖励政策待遇。 (6)若有需要,解决配偶工作、子女随迁等问题。 2、讲座教授 (1)聘任启动时提供10万元资助经费。根据实际在岗月数按1.5万元/月(税后)的标准兑现岗位津贴,其余部分用于来校工作期间的学术交流、住宿和往返差旅费等,按年度滚动使用。 (2)聘期内享受校内教师的科研奖励政策待遇。 (3)根据需要,提供在校工作期间的住宿。 3、主讲教授 (1)聘期内提供教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科学研究等条件。(2)聘期内按5万元/年(税后)的标准兑现主讲教授岗位津贴。 (3)聘期内享受校内教师的科研奖励政策待遇。 (4)视工作需要配备工作助手和教学团队。 (5)根据需要,提供在校工作期间的住宿。 4、楚天学子 (1)聘期内按5万元/年(税后)的标准兑现楚天学子岗位津贴。其中,省教育厅给予3万元/年,学校再补贴2万元/年。 (2)根据我校当年教师引进政策,按对应条件享受相应工作与生活优惠待遇(含科研启动费、校外购房资助款、租住校内周转房、协助解决配偶与子女户口随迁及子女入学入托等)。 五、附则 同时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湖北省“百人计划”和“楚天学者计划”的工作与生活优惠待遇按就高原则享受其中之一。 武汉工业学院2011年度“楚天学者计划”选聘计划表
院(系、部) 设岗学科 特聘 教授 讲座 教授 主讲 教授 楚天 学子 备注 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 1 1 食品学院 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 1 1 1 1 食品学院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 1 1 1 1 生工学院 微生物与 生化药学 1 化环学院 生物化工 1 1 动科学院 动物营养与 饲料科学 1 1 机械学院 机械设计及理论 1 1 1 1 电气系 计算机系 数理系 机械电子工程 1 1 1 1 1 土建学院 岩土工程 1 1 1 经贸学院 企业管理 1 1 1 1 合计 10 6 4 9 12 武汉工业学院2011年度教师引进政策 一、引进对象 1、国内外知名学者 2、学科带头人 3、博士教授、教授、博士副教授 4、博士(博士后) 二、引进条件 1、国内外知名学者 (1)学科专业范围:学校具有特色优势的省级重点学科。 (2)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标志性科研成果的国内外知名学者。身体健康,能全身心地投入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年龄在55周岁以下。 (3)学术造诣高深,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的重大成就。主持过863、973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或主持项目获国家级科技奖励。 (4)具有带领本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及相应的组织领导能力。 (5)可全职引进,也可按期聘任,形式不限。 2、学科带头人 (1)学科专业范围:省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硕士点学科。 (2)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标志性科研成果的学科领域知名学者。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教授(或在国外担任助理教授职位),作风正派,身心健康,能全身心地投入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 (3)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在本学科或某一方向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具有较大的影响,取得过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近五年主持过863、973、国家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或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的优先引进。 (4)熟悉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具有带领本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学科组织领导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结协作精神。 3、博士教授、教授、博士副教授 (1)学科专业范围:见附件2。 (2)理论功底坚实,具有独立主持研究项目的经历和能力,取得过有影响的科研成果。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级项目的子项目等)。其中,具有教授职务的主持项目获省(部)级研究成果三等奖及以上奖励。 (3)作风正派,身心健康,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其中具有教授职务的在45周岁以下)。 4、博士(博士后) (1)学科专业范围:见附件2。 (2)理论基础、学术潜力、职业道德、协作精神、身体条件等综合素质良好,教学科研能力强,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在国外留学获博士学位或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研究经历的大力引进,年龄可适当放宽。 三、工作和生活优惠待遇 1、国内外知名学者 (1)全职引进,提供一套四室二厅集资住房(150平方米)和一次性安家费30万元;科研条件的配备不低于“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2)以其他形式聘任,待遇面议。 2、学科带头人 (1)视情况提供科研配套费或实验室建设费。 (2)视工作需要配备工作助手和学术团队。 (3)视情况提供集资住房或校外购房资助款。 (4)若有需要,解决配偶工作、子女随迁等问题。 (5)具体工作生活待遇面议。 3、博士教授、教授、博士副教授 (1)提供科研配套费3—6万元。 (2)提供校外购房资助款:博士教授16—28万元,教授、博士副教授12—24万元(以借款形式申请提前支取6万元用于购房首付)。 (3)可租住校内周转房(一般不超过三年)。 (4)协助解决配偶、子女户口随迁和子女入学、入托。若配偶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副教授、且校内有相应岗位,解决工作。 4、博士(博士后) (1)提供科研启动费2—4万元。 (2)提供校外购房资助款10—22万元(以借款形式申请提前支取6万元用于购房首付)。 (3)可租住校内周转房(一般不超过三年)。 (4)协助解决配偶、子女户口随迁和子女入学、入托。若配偶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副教授、且校内有相应岗位,解决工作。 5、有关说明 (1)夫妻双方均符合引进条件的,住(购)房待遇优惠,其他方面可享受双重待遇。 (2)引进博士教授、教授、博士副教授、博士(博士后)等,在国外留学获博士学位或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研究经历的政策从优,获选国家级或省(部)级中青年专家、人才工程人选及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等的政策从优。 武汉工业学院2011年度教师引进计划表 院(系、部) 学科专业 需求数 学历、职称 所学专业或从事专业及相关要求 备注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油脂工程 1 博士 有海外留学经历或有三年以上的工程实践经验 粮油储藏 1 博士 有海外留学经历或有三年以上实践经验 生物与制药 工程学院 生物科学 1 博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向,有生物医学专业背景 生物技术 1 博士 植物分子生物学方向 化学与环境 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 1 博士 本科为211院校,获海外博士学历学位或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优先 环境工程 1 博士 本科为211院校,获海外博士学历学位或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优先 机械工程 学院 机械设计及理论 1 博士教授 机械成型及控制工程 1 博士 有工程背景者优先 包装工程 1 博士 有工程背景者优先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1 博士 有工程背景者优先 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 学院 动物营养 1 博士 动物分子营养与生殖方向 动物生物 技术 1 博士 预防兽医学专业(动物病原生物工程) 饲料工程 1 博士 饲料加工技术方向 电气信息 工程系 电子信息 与通信 1 博士教授 国外大学或国内985大学知名学者 电子信息 与通信 1 博士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博士 本科为211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自动化 1 博士 本科为211高校自动化专业或相关专业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数字媒体 技术 2 博士 有工程背景者优先 计算机软件 与理论 1 博士 现代数据库 理论 1 博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博士 计算机硬件方向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岩土工程 1 博士教授 国内外知名学者 给水排水 工程 2 博士或 硕士副教授 本科为给水排水工程或市政工程 工程管理 1 博士副教授 具有工科背景的管理学博士或结构工程专业工程管理方向博士 建筑学 1 硕士副教授 本科为建筑学或具有工程背景 交通工程 1 博士副教授 道路或桥梁方向,本科为交通土建且具有工程背景 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1 博士教授 会计学 1 博士 金融学 1 博士副教授 经济学 2 博士 产业经济学或西方经济学方向1人,数量经济学方向1人 工商管理 1 博士 技术经济管理 旅游管理 1 博士副教授 人文科学系 广告学 1 博士 网络广告设计与网络营销方向 文化产业 管理 1 博士 有经济学或管理学等专业背景,尤其是懂得文化市场投融资管理、文化产业运营管理 外国语言 文学系 英语 5 硕士 健康科学 与护理系 护理学 1 卫生管理学博士或护理学硕士以上 护理学或卫生管理(护理方向) 有相关工作经历 康复治疗学 1 中医(康复、骨伤方向)博士或西医硕士以上 中、西医康复医学或康复治疗学 有相关工作经历 基础医学 1 博士 机能学范围 数理科学系 信息与计算科学 3 博士 信息与计算类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与应用 2 博士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与应用 2 博士 微电子设计相关专业 艺术与 设计系 艺术设计 1 硕士副教授 美术史论方向 体育课 教学部 乒乓球 1 硕士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武汉工业学院人事处 邮政编码:430023 E - mail:whgyxy_hr@163.com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上一篇:云南技师学院2011年5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公告教师招聘网
下一篇:[云南]昆明市体育学校(昆明市春城中学)2011年工作人员招聘公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