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大学2011年人才招聘公告
发布时间:2011-02-14 点击量:4507次 分享至
单位 系(部、中心) 专业(研究方向) 学历、学位、职称 人员类别 人数 备注 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相关专业 博士或硕士 专业技术人员 68-71 财务管理或会计、信息软件或计算机 3 卫生事业管理 博士或硕士 管理人员 1 联系人:淦媛联系电话:0791-8692596E-mail:yfyrsk@163.com 第二附属医院 医学相关专业 博士或硕士 专业技术人员 102 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硕士 软件 2 中文、管理等相关专业 硕士 行政 5 联系人:于斌联系电话:0791-6298731E-mail:efyrsk2007@163.com 第四附属医院 医学相关专业 博士或硕士 专业技术人员 74 会计学、财务管理、临床医学、机电、计算机、医学工程、其它等相关专业 硕士 管理人员 9 向塘分院 医学相关专业 博士或硕士 专业技术人员 5 九江社区服务中心 医学相关专业 博士或硕士 3 注:泌尿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博士可入南昌大学教学编制。 联系人:张素华联系电话:0791-7021527或13970022229E-mail:sfyzhangsh_1467@126.com 附属口腔医院 口腔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或硕士 专业技术人员 15-20 联系人:李启顺联系电话:0791-6363795E-mail:jxkqrsk@163.com 抚州医学分院 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外科学、麻醉学、组织胚胎学、数学、物理、影像医学、病理学、医学检验等相关专业 博士或硕士 教师 15 联系人:章围国联系电话:0794-8251895E-mail:fzrsc1895@163.com 上饶医院 医学相关专业 硕士或副高及以上 专业技术人员 26 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会计 管理 2 联系人:张小红联系电话:0793-7022227E-mail:zhangxh-009@163.com 萍乡医院 医学相关专业 硕士或副高及以上 专业技术人员 25 联系人:何英联系电话:0799-6660009或13979952918E-mail:heyingclh@163.com 附属眼科医院 眼科、医学等相关专业 硕士或副高及以上 专业技术人员 19 专业不限 硕士或副高及以上 行政 1 联系人:王仕旺联系电话:0791-6362939E-mail:373589541@qq.com 合计:375-383人,硕士或副高及以上375-383人。 注:以上附属单位用人形式及引进人才待遇由各用人单位自行确定。
学校办学始于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1997年,学校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南昌大学协议。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学校的建设、改革与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江泽民、李鹏等先后为学校题词,习近平、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等中央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江西省委、省政府将南昌大学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确立了将南昌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
学校位于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和“英雄城”美誉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南昌市。现有前湖主校区、青山湖校区、东湖校区、鄱阳湖校区、抚州校区5个校区,占地面积8036亩,具有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已经形成了信息畅通、设施先进、资源共享,以及基于网络化的电视、一卡通、安防、广播等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江西主节点,是江西唯一一所全面升级为IPv6并接入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示范网络的高校。学校图书馆藏书375万余册,被全国高校文献保障中心和江西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西省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设有江西省唯一一个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有各级各类附属(直属)医院11所,其中国家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医院5所,三级甲等口腔医院1所。
学校具有文理工医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博士点、硕士点覆盖所有学科门类和绝大多数本科专业。现开设11个学科门类的97个本科专业。现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1种一级学科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临床药理基地1个,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41个。
近年来,学校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有特色的科技成果,如成功研发“蓝宝石衬底GaN基蓝光材料生产技术”,打破了这一高技术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攻克了世界难题“硅衬底蓝色发光材料生长与器件制造技术”,独创了全球第三种半导体照明材料生产技术,被评为863重大成果和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成就展项目。2009年,全校科研总经费2.28亿元。其中自然科学经费突破2亿元,人文社会科学经费突破1200万元。全年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项。申请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83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3项。被SCI(E)、EI、ISTP、CSSCI收录826篇。学校坚持以科教兴赣为目标,以服务求发展,推进学研产结合,努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晶能光电、中兴软件(南昌)公司等产业基地快速发展,与一大批地方政府、行业厅局、公司企业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南昌大学科技园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首家“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学校成立有光伏技术研究院、转化医学研究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高等研究院、军工研究院和北京研究院。《南昌大学学报》分文、理、工、医科版,其中文、理科版为中文核心期刊,工、医科版为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本部现有在职教职工4671人,其中专任教师2559人,外籍专家(教师)5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269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9.5%;625人具有博士学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1416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3%。现有“双聘”院士5人,外籍院士1人,“长江学者”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白求恩奖章”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7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5人,南昌大学“赣江”特聘教授6人,83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
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近年来,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教研并重、兼容并蓄、致善致用”的办学理念和“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以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努力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74058人(其中校本部本科生54205人),各类研究生9830人(其中学术学位研究生592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910人,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3000人),留学生327人。近年来,学生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科技竞赛等一系列国家级赛事中均获得一等奖。学校是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5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有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法国普瓦提埃大学设立了西欧首家孔子学院。近年来,学校受教育部、商务部委托,成功承办多类研修班项目。赴几内亚开展经济管理师资培训,开展援助非洲专题项目研究,是中国首所在非洲颁发学历证书的高校。先后组队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并开展赴国外参加夏令营、学习实践及邀请国外大学生来华参加春令营等交流项目。学生培养的全国性、国际化视野日渐广阔。2006年10月,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到校访问并发表了主旨演讲。
学校遵循校园文化发展规律,突出高品位,培育昌大精神,创建和谐文化。形成了以“前湖”命名的系列品牌活动及“青蓝论坛”、“昌大智库”、“红土地”网站等一批校园文化品牌;建成了赣客方言数据库、江西红色文化数据库和江西历史文化研究数据库;组建了四方艺术研究院、书画研究院、国学研究院、赣剧文化艺术中心、影视艺术研究中心、赣学研究院、遥远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中部发展研究中心、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等一批重点研究基地,加强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名家论坛、校地共建、咨询服务和巡回宣讲等活动,引导和推动区域文化发展。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南昌大学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实现“三个转移”,做好“三篇文章”,不断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内涵建设,为实现建设高水平新型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为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豫章故郡,旧邦维新,我们一起见证江西在中部的崛起!
斯文正印,继往开来,我们相与共建昌大在中华之腾飞!(数据截止时间:2010年11月)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