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师招聘公告
发布时间:2010-12-28 点击量:2800次 分享至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师招聘启事 岗位名称:讲师 招聘部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I、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是从事超精密光机电一体化仪器工程和大型超精密光电测量和试验装备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所。研究所下设7个研究室和7个实验室。研究所所在学科为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在2002-2003年度全国一级学科综合实力与水平评估中名列第二。 全所现有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15人,其中教授3人(含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5人。近年完成大型科研项目20余项,在研项目约20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部级科技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收录260余篇。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 能承担本科生《测控电路》及《精密驱动技术》课程及研究生《计算机辅助仪器工程》课程的教学工作。 2、科研方面 · 参与几何量超精密测量及大型超精密气浮隔振基础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 3、其它方面 ·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协助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 · 参与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验建设。 三、申请人具体条件要求 1、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 最后学历、学位:985院校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 第一学历:985院校; · 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教学方面要求: · 具备承担本科生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 具有进行研究生课程建设能力,可开设实验课程。 3、科研方面要求: · 能系统地掌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几何量超精密测量及大型超精密气浮隔振基础研究方向; · 具有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及能够独立撰写项目报告的能力,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国家863项目等国家级项目; · 具备较强的用英文撰写、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的能力和潜力,要求博士期间作为第一或第二作者在国外顶级SCI期刊上发表文章一篇以上。 II、电子学教研室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电子学教研室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电子学教研室现开设12门课程,覆盖了全校30%工科电类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是这些专业学生获得现代电子技术知识的重要来源。2003年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被评为首届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子学教研室现隶属于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及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1981年获“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电子学教研室现有教授(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共12人。2005-2010年获各种教学奖励29项,其中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国家教学名师奖1项,获省教学名师奖1项,获校教学名师奖1项;出版教材10本,其中出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本;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50篇,其中SCI检索9篇、EI检索60篇。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 承担本科生英才班、中国-澳大利亚班“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双语或纯英文授课); · 承担本科生创新研修课“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教学工作。 2、科研方面 · 参加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方向的科研项目。 3、其它方面 ·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协助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 · 参与电子技术基础双语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 三、申请人具体条件要求 1、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 最后学历、学位:具有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或国内985院校的博士学位,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 第一学历:211院校; · 年龄:不超过35岁; 2、教学方面要求: · 具有进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能力,可开设实验课程。 3、科研方面要求: · 具备很强的用英文撰写、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的能力和潜力; · 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熟悉电磁超声无损检测研究方向,且有与前述研究方向相符的基础或经历; · 具有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及能够独立撰写项目报告的能力。 III、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成立于1990年,始创于1962年无线电测量与仪器专业。所属的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是国防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自动测试与仪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要从事信号测试诊断、模拟仿真、计算机处理技术及仪器系统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该所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几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航天科技和科工集团、二炮等部门的科研任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5部。已申请和已授权专利50余项。 为进一步提高我所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现诚挚欢迎海内外测试及仪器学科人才加盟,共创辉煌。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 承担本科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工作。 2、科研方面 · 参与自动化测试与仿真、故障诊断、预测与健康管理等方向研究工作,开展该方向国家“863”高技术、预先研究等基础研究工作以及横向军品项目研制工作。 3、其它方面 ·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协助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 · 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申请人具体条件要求 1、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 最后学历、学位:海外知名大学博士或最终学历为985院校的国内博士; · 第一学历:985院校; · 年龄:不超过30岁; 2、教学方面要求 · 具备承担本科生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 具有进行研究生课程建设能力,可开设实验课程。 3、科研方面要求 · 具备较强的用英文撰写、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的能力和潜力; · 系统地掌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测试信息处理以及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研究方向,且有与前述研究方向相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工程化研究经历; · 具有良好科研项目立项、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经验,具有实际项目研究与开发的经验。 IV、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12月,研究所主要为发展电磁应用领域而进行理论基础、组件、电路及系统技术方面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机电、能源、交通与环境4个方面。研究所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下设电动车辆研究中心、电动车电驱动系统实验室、特种电机实验室、测试与控制实验室、电磁装备实验室、新原理电磁装置实验室、新型海水淡化装置实验室。 研究所现有科学研究人员10人,其中教授6人(含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近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二等奖8项,省部级科技三等奖6项,200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EI收录2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其中获授权40余项。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 承担本科生《电机学》、《微特电机及其控制》、《步进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课程及研究生《测控电机系统》课程的教学工作。 2、科研方面 · 从事新型电机驱动控制理论、先进惯性储能脉冲电源(特种电机)技术与电磁弹射、环境电磁学方向的研究工作; 3、其它方面 ·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协助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 · 参与电气工程系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验建设。 三、申请人具体条件要求 1、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 最后学历、学位:985院校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 第一学历:985院校; · 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教学方面要求: · 具备承担本科生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 具有进行研究生课程建设能力,可开设实验课程。 3、科研方面要求: · 能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熟悉特种电机驱动控制技术、先进惯性储能脉冲电源及电磁弹射研究方向、环境电磁学关键技术的专业技术; · 具有参加科研项目的经验及能够独立撰写项目报告的能力,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过国家级项目; · 具备较强的用英文撰写、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的能力和潜力。 4、其他方面: · 具有协助指导本科生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设计及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工作经验; · 具有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经历。 V、微特电机与控制研究所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微特电机与控制研究所是哈工大电机与电器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单位、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单位、教育部电驱动与电推进实验室成员单位,拥有2个联合实验室。 微特电机与控制研究所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在教学上,承担本科生“电机学”和“电机设计”以及研究生“电机电磁场分析与计算”和“永磁同步电机理论”的教学工作。在科研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并参与航天领域课题、企业横向课题多项,同时与本校的仿真中心、惯导中心、机器人研究所等单位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成为运动控制领域研究课题的重要支柱。目前在编教师8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 承担本科生《电机学》、《电机学课程设计》及研究生《永磁同步电机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 · 参与电气工程系本科生和电机与电器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验建设。 2、科研方面 · 参与一体化电机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极端环境电机及其控制、电机综合物理场分析与计算等研究工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3、其它方面 ·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协助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 · 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申请人具体条件要求 1、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 最后学历、学位:海外知名大学博士或国内985院校博士; · 第一学历:985院校; · 年龄:不超过35岁。 2、教学方面要求: · 具备承担本科生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 具有研究生课程建设能力。 3、科研方面要求: · 具备较强的用英文撰写、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的能力和潜力。 · 具有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及能够独立撰写项目报告的能力。 VI、智能建筑自动化研究 一、 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智能建筑自动化研究所拥有目前国内高校中为数不多的楼宇自动化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学术骨干队伍,研究方向涉及先进控制技术及应用、建 筑环境监控技术、智能建筑网络集成技术、建筑节能控制技术以及智能建筑国产化产品研发等,目前已在该方向取得了有特色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 研究所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3人(硕士生导师),讲师3人。设有本科生平台课3门、专业课3门,研究生学位课2门,近五年来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5项。由于有2名教师于2010年退休,教学工作急需补充教师。 二、 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承担本科生专业课“建筑供配电”,60学时/年; 承担研究生专业课“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30学时/年。 2、科研方面: 开展“建筑节能控制技术”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 参加国家“十一五” 科技支撑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省市基金等研究工作。 3. 其他方面: 指导本科生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 参与拟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新专业的规划和建设; 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 申请人条件要求: 1、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最后学历、学位为985工程院校博士;第一学历为985工程院校; 在校期间表现突出,系统学习过楼宇自动化专业课程,成绩优异; 年龄不超过35岁。 2、教学方面要求: 具备承担本科生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具有进行研究生课程规划及建设能力; 具有参加新专业建设的能力。 3、科研方面要求: 系统地掌握楼宇自动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研究方向为“建筑节能控制技术”; 具备较强的用英文撰写、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的能力和潜力; 具有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及能够独立撰写项目报告的能力。 VII、智能测试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所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哈 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测试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所前身为电磁测量技术与仪器教研室,是从事电磁测量相关技术和装备的专业研究所。目前研究所教师主要从事传感器技术、汽车电子测控技术、智能测试及信息处理、配电网通信及监测技术、储能系统的动态测试与控制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工作。研究所所在学科为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 的国家重点学科,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在2002-2003年度全国一级学科综合实力与水平评估中名列第二。 全所现有科学研究人员9人,其中教授5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3人,另有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70余人,知识结构配套,年龄结构合理,形成比较强大的创新研究能力。近年完成大型科研项目20余项,在研项目约10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1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收录80余篇。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 能承担本科生《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及研究生《微弱信号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 2、科研方面 · 作为主要人员参与汽车电子测控方面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 · 参与和管理汽车电子测控方面的科研工作。 3、其它方面 ·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协助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 · 参与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验建设。 三、申请人具体条件要求 1、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 最后学历、学位:985院校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 第一学历:985院校; · 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教学方面要求: · 具备承担本科生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 具有进行研究生课程建设能力,可开设实验课程。 3、科研方面要求: · 能系统地掌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汽车电子测控技术及其相关基础研究方向,且有与前述研究方向相符的基础或经历; · 具有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及能够独立撰写项目报告的能力,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过汽车电子测控技术科研项目; · 具备较强的用英文撰写、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的能力。 4、其他方面: · 具有协助指导本科生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创新设计,及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工作经验; VIII、光电信息与检测技术研究室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光电信息与检测技术研究室所在学科为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以早年留德博士唐文彦教授为核心,由中青年教师、博士、硕士等构成了富有创造力的创新团队。 研 究室以大尺寸形位测量和物理特性测量技术为主要特色,在航天飞行器自动化测试技术、精密测量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多项国防重要课题,承担了神州五号飞船总装测量等国防尖端课题项目的研究任务。主要研究方向有:光电信息与检测技术;传感器与信息处理;航天器总装测量方法与软件;大尺寸形位 测量技术;转动惯量测量技术等。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 教学方面: · 承担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本科生课程《测控电路》教学工作; 2. 科研方面: 开展大尺寸飞行器转动惯量测量领域的研究工作; · 承担或参与国防“十二五”、863、985等项目研究工作。 3. 其他方面: · 指导本科生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创新设计,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 · 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申请人条件要求: 1. 基本条件 · 品行端正,遵纪守法,严格自律; ·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组织观念强; · 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 ·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思路开阔,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自觉保守所聘岗位的机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有关规定。 2. 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最后学历、学位:985院校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第一学历:985院校; 3. 教学方面要求: · 具备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4. 科研方面要求: 系统地掌握所招聘学科对应的知识和技能,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干涉衍射技术; 熟悉大尺寸形位测量和质量特性测量领域; 具有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能够独立撰写项目报告;有较好的学术报告演讲能力。 四、应聘办法 应聘者下载并填写《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岗位申请表》(点击下载),并于2010年1月9日之前发到hitrsc@hit.edu.cn,邮件名称注明“电气学院 岗位名称:讲师 招聘部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I、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是从事超精密光机电一体化仪器工程和大型超精密光电测量和试验装备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所。研究所下设7个研究室和7个实验室。研究所所在学科为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在2002-2003年度全国一级学科综合实力与水平评估中名列第二。 全所现有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15人,其中教授3人(含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5人。近年完成大型科研项目20余项,在研项目约20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部级科技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收录260余篇。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 能承担本科生《测控电路》及《精密驱动技术》课程及研究生《计算机辅助仪器工程》课程的教学工作。 2、科研方面 · 参与几何量超精密测量及大型超精密气浮隔振基础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 3、其它方面 ·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协助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 · 参与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验建设。 三、申请人具体条件要求 1、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 最后学历、学位:985院校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 第一学历:985院校; · 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教学方面要求: · 具备承担本科生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 具有进行研究生课程建设能力,可开设实验课程。 3、科研方面要求: · 能系统地掌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几何量超精密测量及大型超精密气浮隔振基础研究方向; · 具有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及能够独立撰写项目报告的能力,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国家863项目等国家级项目; · 具备较强的用英文撰写、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的能力和潜力,要求博士期间作为第一或第二作者在国外顶级SCI期刊上发表文章一篇以上。 II、电子学教研室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电子学教研室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电子学教研室现开设12门课程,覆盖了全校30%工科电类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是这些专业学生获得现代电子技术知识的重要来源。2003年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被评为首届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子学教研室现隶属于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及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1981年获“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电子学教研室现有教授(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共12人。2005-2010年获各种教学奖励29项,其中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国家教学名师奖1项,获省教学名师奖1项,获校教学名师奖1项;出版教材10本,其中出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本;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50篇,其中SCI检索9篇、EI检索60篇。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 承担本科生英才班、中国-澳大利亚班“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双语或纯英文授课); · 承担本科生创新研修课“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教学工作。 2、科研方面 · 参加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方向的科研项目。 3、其它方面 ·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协助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 · 参与电子技术基础双语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 三、申请人具体条件要求 1、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 最后学历、学位:具有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或国内985院校的博士学位,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 第一学历:211院校; · 年龄:不超过35岁; 2、教学方面要求: · 具有进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能力,可开设实验课程。 3、科研方面要求: · 具备很强的用英文撰写、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的能力和潜力; · 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熟悉电磁超声无损检测研究方向,且有与前述研究方向相符的基础或经历; · 具有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及能够独立撰写项目报告的能力。 III、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成立于1990年,始创于1962年无线电测量与仪器专业。所属的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是国防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自动测试与仪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要从事信号测试诊断、模拟仿真、计算机处理技术及仪器系统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该所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几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航天科技和科工集团、二炮等部门的科研任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5部。已申请和已授权专利50余项。 为进一步提高我所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现诚挚欢迎海内外测试及仪器学科人才加盟,共创辉煌。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 承担本科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工作。 2、科研方面 · 参与自动化测试与仿真、故障诊断、预测与健康管理等方向研究工作,开展该方向国家“863”高技术、预先研究等基础研究工作以及横向军品项目研制工作。 3、其它方面 ·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协助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 · 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申请人具体条件要求 1、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 最后学历、学位:海外知名大学博士或最终学历为985院校的国内博士; · 第一学历:985院校; · 年龄:不超过30岁; 2、教学方面要求 · 具备承担本科生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 具有进行研究生课程建设能力,可开设实验课程。 3、科研方面要求 · 具备较强的用英文撰写、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的能力和潜力; · 系统地掌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测试信息处理以及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研究方向,且有与前述研究方向相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工程化研究经历; · 具有良好科研项目立项、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经验,具有实际项目研究与开发的经验。 IV、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12月,研究所主要为发展电磁应用领域而进行理论基础、组件、电路及系统技术方面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机电、能源、交通与环境4个方面。研究所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下设电动车辆研究中心、电动车电驱动系统实验室、特种电机实验室、测试与控制实验室、电磁装备实验室、新原理电磁装置实验室、新型海水淡化装置实验室。 研究所现有科学研究人员10人,其中教授6人(含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近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二等奖8项,省部级科技三等奖6项,200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EI收录2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其中获授权40余项。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 承担本科生《电机学》、《微特电机及其控制》、《步进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课程及研究生《测控电机系统》课程的教学工作。 2、科研方面 · 从事新型电机驱动控制理论、先进惯性储能脉冲电源(特种电机)技术与电磁弹射、环境电磁学方向的研究工作; 3、其它方面 ·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协助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 · 参与电气工程系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验建设。 三、申请人具体条件要求 1、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 最后学历、学位:985院校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 第一学历:985院校; · 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教学方面要求: · 具备承担本科生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 具有进行研究生课程建设能力,可开设实验课程。 3、科研方面要求: · 能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熟悉特种电机驱动控制技术、先进惯性储能脉冲电源及电磁弹射研究方向、环境电磁学关键技术的专业技术; · 具有参加科研项目的经验及能够独立撰写项目报告的能力,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过国家级项目; · 具备较强的用英文撰写、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的能力和潜力。 4、其他方面: · 具有协助指导本科生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设计及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工作经验; · 具有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经历。 V、微特电机与控制研究所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微特电机与控制研究所是哈工大电机与电器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单位、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单位、教育部电驱动与电推进实验室成员单位,拥有2个联合实验室。 微特电机与控制研究所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在教学上,承担本科生“电机学”和“电机设计”以及研究生“电机电磁场分析与计算”和“永磁同步电机理论”的教学工作。在科研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并参与航天领域课题、企业横向课题多项,同时与本校的仿真中心、惯导中心、机器人研究所等单位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成为运动控制领域研究课题的重要支柱。目前在编教师8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 承担本科生《电机学》、《电机学课程设计》及研究生《永磁同步电机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 · 参与电气工程系本科生和电机与电器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验建设。 2、科研方面 · 参与一体化电机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极端环境电机及其控制、电机综合物理场分析与计算等研究工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3、其它方面 ·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协助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 · 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申请人具体条件要求 1、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 最后学历、学位:海外知名大学博士或国内985院校博士; · 第一学历:985院校; · 年龄:不超过35岁。 2、教学方面要求: · 具备承担本科生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 具有研究生课程建设能力。 3、科研方面要求: · 具备较强的用英文撰写、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的能力和潜力。 · 具有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及能够独立撰写项目报告的能力。 VI、智能建筑自动化研究 一、 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智能建筑自动化研究所拥有目前国内高校中为数不多的楼宇自动化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学术骨干队伍,研究方向涉及先进控制技术及应用、建 筑环境监控技术、智能建筑网络集成技术、建筑节能控制技术以及智能建筑国产化产品研发等,目前已在该方向取得了有特色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 研究所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3人(硕士生导师),讲师3人。设有本科生平台课3门、专业课3门,研究生学位课2门,近五年来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5项。由于有2名教师于2010年退休,教学工作急需补充教师。 二、 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承担本科生专业课“建筑供配电”,60学时/年; 承担研究生专业课“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30学时/年。 2、科研方面: 开展“建筑节能控制技术”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 参加国家“十一五” 科技支撑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省市基金等研究工作。 3. 其他方面: 指导本科生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 参与拟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新专业的规划和建设; 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 申请人条件要求: 1、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最后学历、学位为985工程院校博士;第一学历为985工程院校; 在校期间表现突出,系统学习过楼宇自动化专业课程,成绩优异; 年龄不超过35岁。 2、教学方面要求: 具备承担本科生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具有进行研究生课程规划及建设能力; 具有参加新专业建设的能力。 3、科研方面要求: 系统地掌握楼宇自动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研究方向为“建筑节能控制技术”; 具备较强的用英文撰写、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的能力和潜力; 具有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及能够独立撰写项目报告的能力。 VII、智能测试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所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哈 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测试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所前身为电磁测量技术与仪器教研室,是从事电磁测量相关技术和装备的专业研究所。目前研究所教师主要从事传感器技术、汽车电子测控技术、智能测试及信息处理、配电网通信及监测技术、储能系统的动态测试与控制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工作。研究所所在学科为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 的国家重点学科,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在2002-2003年度全国一级学科综合实力与水平评估中名列第二。 全所现有科学研究人员9人,其中教授5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3人,另有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70余人,知识结构配套,年龄结构合理,形成比较强大的创新研究能力。近年完成大型科研项目20余项,在研项目约10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1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收录80余篇。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 能承担本科生《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及研究生《微弱信号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 2、科研方面 · 作为主要人员参与汽车电子测控方面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 · 参与和管理汽车电子测控方面的科研工作。 3、其它方面 ·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协助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 · 参与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验建设。 三、申请人具体条件要求 1、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 最后学历、学位:985院校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 第一学历:985院校; · 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教学方面要求: · 具备承担本科生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 具有进行研究生课程建设能力,可开设实验课程。 3、科研方面要求: · 能系统地掌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汽车电子测控技术及其相关基础研究方向,且有与前述研究方向相符的基础或经历; · 具有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及能够独立撰写项目报告的能力,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过汽车电子测控技术科研项目; · 具备较强的用英文撰写、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的能力。 4、其他方面: · 具有协助指导本科生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创新设计,及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工作经验; VIII、光电信息与检测技术研究室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光电信息与检测技术研究室所在学科为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以早年留德博士唐文彦教授为核心,由中青年教师、博士、硕士等构成了富有创造力的创新团队。 研 究室以大尺寸形位测量和物理特性测量技术为主要特色,在航天飞行器自动化测试技术、精密测量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多项国防重要课题,承担了神州五号飞船总装测量等国防尖端课题项目的研究任务。主要研究方向有:光电信息与检测技术;传感器与信息处理;航天器总装测量方法与软件;大尺寸形位 测量技术;转动惯量测量技术等。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 教学方面: · 承担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本科生课程《测控电路》教学工作; 2. 科研方面: 开展大尺寸飞行器转动惯量测量领域的研究工作; · 承担或参与国防“十二五”、863、985等项目研究工作。 3. 其他方面: · 指导本科生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创新设计,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 · 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申请人条件要求: 1. 基本条件 · 品行端正,遵纪守法,严格自律; ·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组织观念强; · 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 ·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思路开阔,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自觉保守所聘岗位的机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有关规定。 2. 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最后学历、学位:985院校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第一学历:985院校; 3. 教学方面要求: · 具备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4. 科研方面要求: 系统地掌握所招聘学科对应的知识和技能,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干涉衍射技术; 熟悉大尺寸形位测量和质量特性测量领域; 具有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能够独立撰写项目报告;有较好的学术报告演讲能力。 四、应聘办法 应聘者下载并填写《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岗位申请表》(点击下载),并于2010年1月9日之前发到hitrsc@hit.edu.cn,邮件名称注明“电气学院应聘—姓名”,否则不予受理。收到材料后,学校人事处和电气学院将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发出面试通知。未获面试资格者,恕不另行通知。 五、联系方式 人事处联系人: 肖磊 电话:0451-86413179 电气学院联系人:孟祥玲 电话:0451-86418297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事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 2010年12月27日 应聘—姓名”,否则不予受理。收到材料后,学校人事处和电气学院将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发出面试通知。未获面试资格者,恕不另行通知。 五、联系方式 人事处联系人: 肖磊 电话:0451-86413179 电气学院联系人:孟祥玲 电话:0451-86418297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事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 2010年12月27日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