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名称: 讲师、副教授
招聘部门:航天学院
(一)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该学科是1955年由苏联专家帮助建立的我国最早的控制类专业之一,现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学科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系、控制理论与制导技术研究中心、控制与仿真中心和空间控制与惯性技术中心四个教学研究单位,建有飞行器控制国家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
现有教授32人,包括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和讲座教授各2人、 杰青2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5人,教育 部创新团队1个。
学科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项目以及民品科研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获国 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多项。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承担下列本科生、硕士生相关课程之一的教学工作或助教工作:
《飞行器控制》,36学时/年;
《惯性导航原理》36学时/年;
《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36学时/年;
《无线传感器网络》36学时/年。
2、科研方面
参与下列方向及新方向之一的研究工作:
制导控制与系统仿真
空间控制与惯性技术
飞行控制与鲁棒控制
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
网络协调与控制
3、其他方面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协助指导硕士生学位 论文,参与学科建设。
三、申请人具体要求
1、海外知名大学博士或第一学历为985前 九所院校的国内博士;
2、年龄不超过35岁;
3、有与前述研究方向相符的基础或经历。
(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该学科是学校最具航天特色的一级学科,含飞行器设计、人机与环境工程、空天飞行器结构与防护、宇航光电信息技术4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其中飞行器设计为国家重点学科。
学科现有教师60余人,其中教授21人(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各1个,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
学 科紧密结合航天技术发展需求,承担了大量国防和航天领域的科研项目,在微小型航天器设计、深空探测器设计、导弹制导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成绩显著。特别是牵头研制的“试验卫星一号”于2004年发射,在轨运行获得圆满成功,2008年又成功将“试验卫星三号”送入太空。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承担下列之一本科生、硕士生相关课程教学或助教工作:
《飞行器机构动态仿真技术》32学时/年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36学时/年
《导弹控制系统设计》26学时/年
2、科研方面
参与下列之一科研方向及新方向的研究工作:
飞行器结构和机构设计
导弹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空间机械臂动力学与控制
航天机构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三、申请人具体要求
1、海外知名大学博士或第一学历为985前 九所院校的国内博士;
2、年龄不超过35岁;
3、在飞行器结构和机构设计,或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器任务规划与调度、导弹制导控制系统设计、空 间碎片超高速撞击等方面具有研究基础或经历。
(三)力学学科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该学科于1952年在全国第一个建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 构力学教学单位,1981年在全国首批建立一般力学、固体力学和工程力学博士点,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学科有一支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包括院士3人,长江学者6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4人;创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各一个。
学科承担了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防973)等60多项 科研课题,总经费1.3亿元。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 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奖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 篇,其中SCI 650余篇、EI 350余 篇。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承担下列之一课程的教学或助教工作:
本科生课程《理论力学》40学时/年
本科生课程《材料力学》40学时/年
硕士生课程《复合材料力学》36学时/年
硕士生课程《复合材料与结构》36学时/年
2、科研方面
参与下列之一方向及新方向的研究工作:
特种环境复合材料力学
先进复合材料力学
功能材料的多场耦合
结构动力学
非线性动力学
复杂结构系统的稳定性
飞行器、航行器动力学与振动控制
3、其他方面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协助指导硕士生学位 论文,参与学科建设。
三、申请人具体要求
1、海外知名大学博士或第一学历为985前 九所院校的国内博士
2、年龄不超过35岁;
3、有以上研究方向之一的基础或经历
(四)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学科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设两个二级学科: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物理电子学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建有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还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各一个。现承担数十项国家重大专项、国防预研等课题,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多项。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为省级重点二级学科,建有博士点、硕士点,还建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训基地、微电子中心和MEMS中心两个科研开发实体,承担了 973、863、国防预研等重大科研项目,获国家及省 部级奖励多项。
光学工程为一级学科,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光学工程教学科研单位,设有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建有空间光 学工程中心,拥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优越的科研基地,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多项。
两个一级学科共有教授32人 (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 国防科技创新团队一个。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承担下列本科生、硕士生相关课程之一的教学工作或助教工作:
· 《激光器件与技术》,36学时/年
· 《光通信技术》或《光信息处理》,36学时/年
· 《高功率固体激光》,36学时/年
· 《辐射度学》或《目标识别与图像处理》,36学时/年
· 《集成传感器》,36学时/年
2、科研方面
参与下列之一方向及新方向的研究工作:
· 空间对地观测与可调谐激光
· 卫星光通信
· 高功率激光与非线性光学
· 辐射度学,或目标识别与图像处理
· 微电子技术及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3、其他方面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协助指导硕士生学位 论文,参与学科建设。
三、申请人具体要求
1、海外知名大学博士或第一学历为985前 九所院校的国内博士;
2、年龄不超过35岁;
3、有上述研究方向的基础或经历:
四、应聘办法
应聘者下载并填写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岗位申请表》(点击下载),并发到hitrsc@hit.edu.cn,邮件名称注明“航天学院 应聘—姓名”,否则不予受理。收到材料后,学校人事处和航天学院将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发出面试通知。未获面试资格者,恕不另行通知。五、联系方式
人事处联系人: 肖磊 电话:0451-86413179
航天学院联系人:段云、曲慧 电 话:0451-86413407、86413905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事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2010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