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高校教师聘启事
发布时间:2009-11-07 点击量:53266次 分享至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
一、设岗单位介绍:
航天学院是1987年经国家航天工业部批准,由学校的控制工程系、无线电工程系、力学系和飞行器总体研究室组建而成,是我国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也是国际宇航大学在亚洲地区唯一常设分校的依托单位。
进入九十年代,学校将激光和光学工程两个专业划入学院,并在航天部的支持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协助下,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卫星工程、飞行器环境工程两个航天类新专业和卫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两个教研室。
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5个(均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含二级学科点15个;设本科专业10个。建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3个、国家级教学基地2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是国内航天主干学科最为齐全、规模最大的航天学院。
学院现有教授116人,含中国工程院院士 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教学名师 2人、博士生导师 96人,新时期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著名光学专家马祖光院士是这支队伍的杰出代表。学院还创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 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3个,是全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实力最强的学院。学院在读学生为3538人,其中博士生 647人,硕士生 816人。
学院承担着包括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在内的多项研究课题。2004年4月成功发射的“试验卫星一号”和2008年11月成功发射的“试验卫星三号”以及“××××科学试验”等研究课题成为全校的重大标志性项目,近年来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二百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7项,近三年科研经费均在2亿元以上。
学院培养的人才很多已成为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马兴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袁家军、神舟七号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海王集团总裁张思民、新闻集团副总裁高群耀等。早期曾在院内各专业就读的有原国务委员宋健、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原总装备部副部长胡世祥、原国家航天局长栾恩杰、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等。
学院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各研究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聘请了著名科学家宋健,航天元勋任新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等几十位著名航天专家为兼职教授,这些单位还在学院设立了多种航天奖学金。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与俄、美、日等二十几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为进一步提高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使学院早日跻身于世界一流航天学院的行列。现诚挚欢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盟,建功立业,共同创造新的辉煌。
二、招聘单位及所属学科
招聘单位 |
所属学科 |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与制导技术研究中心 |
|
控制与仿真中心 |
|
空间控制与惯性技术研究中心 |
|
航天工程系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卫星技术研究所 |
|
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 |
|
航天科学与力学系 |
力学 |
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点设在其它学院) |
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微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
空间光学工程研究中心 |
光学工程 |
三、招聘对象
第一层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外高水平大学的终身教授。
第二层次: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和学科建设急需者可适当放宽),主要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或“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任海外高水平大学(或一流学科)助理教授(业绩突出者)及以上职务的学者;其他相当或接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学术水平的学者。
第三层次: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主要有:在海外知名学术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3年以上,且业绩显著的优秀海外留学人员;在国内高水平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公认的学术地位,具有教授或研究员任职经历;
第四层次:年龄不超过35周岁,在国外一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本人学术方向为学校学科建设所急需,具有近年内成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及以上杰出人才的潜质。
四、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正确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2、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积极争取并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在本学科领域开展原创性、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3、领导本学科学术梯队建设,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组建并带领一支创新团队进行教学科研工作;
4、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指导博士生、硕士生。
五、引进方式
1、全职引进:“百人计划”以全职引进为主,全职引进需要调入人事档案关系,全职引进的海外高水平大学教授须每年在校工作9个月以上。
2、合约教授:以合约的方式来校兼职。不能全职引进方式的第一、第二层次人员可以合约教授的方式引进,每年在校工作2个月以上。
六、相关待遇
1.学校为全职引进人才提供一次性的安家费及住房补贴、一次性拨付的科研启动费。特殊情况下引进人才的待遇可另行协商。
层次 |
聘任岗位 |
安家费及住房补贴合计(万元) |
科研启动费 (万元) |
第一层次 |
一级教授 (需报国家人事部审批) |
80 |
200-400 |
第二层次 |
二级教授 |
60 |
100-300 |
第三层次 |
三或四级 教授 |
40 |
30-100 |
第四层次 |
副教授 |
20 |
10-20 |
2.全职引进的海外高水平大学教授可实行年薪制,年薪30-80万元;两院院士待遇参照我校现有院士待遇标准。第二层次人员的工资由所聘岗位决定,首个聘期岗位津贴每年10万元,首个聘期之后按考核情况确定岗位津贴标准。第一、二层次引进人才入校后,学校免收过渡期周转房租金;可帮助解决适龄随迁配偶工作问题;优先支持其学术梯队人员配置及研究生招收。
3.第三、四层次人员的工资由所聘岗位决定,岗位津贴的额度由所聘学院确定。学校为其提供有偿使用的周转公寓房,用于引进人才过渡期租住,具体参照《哈尔滨工业大学周转公寓房管理办法》执行。帮助安排全职引进人才的子女入学,帮助联系配偶工作。
4.合约教授的工作酬金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计算,每月1.5-3万元人民币(税前);每年报销一次国际旅费;来校工作期间学校提供临时住房。
5.引进人才的工作条件由引进单位(院、系)负责落实。
6.对于外籍人员,学校根据国家、省市政策负责为其办理在华长期工作和居留手续。
7.引进人才其它要求和困难,由学校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七、应聘方式
邮件名称请注明:航天学院教师应聘——姓名,否则不予受理。学院将根据个人材料进行初选后,通知并安排面试。
人事处联系人:吕宏振、肖磊 联系电话:0451-86418762; Email: talents@hit.edu.cn
航天学院联系人: 曲 慧 联系电话:0451-86413905; Email: quhui@hit.edu.cn
截止日期:
第一批次截止日期为2009年12月1日
第二批次截止日期为2010年7月1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事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2009年11月4日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