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招聘启事
一、博士后招聘名额:
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2009~2010
年招聘博士后10名。
二、博士后合同期:
博士后初期合同为一年,根据工作业绩和需要可能延期至二年,工作优秀者可选择留校。
三、博士后待遇:
博士后津贴为每年5万人民币,解决住宿,解决子女入学入托,配偶工作安排参考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
四、博士后要求:
l
具有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材料/应用化学/有机化学/无机材料/化工或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
l
在相关知名杂志发表过论文。
l
具有良好合作素质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l
具有较强的英语写作、英语交流能力。
有兴趣的申请者请把申请信、简历和两封专家推荐信(包括推荐人的联系地址、E-mail地址和电话号码)通过E-mail发送到: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雷自强 教授
(E-mail: leizq@nwnu.edu.cn)
咨询:0931-7971851 刘老师
五、研究方向:
1、黏土基质上的原位和可控聚合研究:
主要工作:(1)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聚合引发剂或催化剂担载于普通微米级(0.26-2.93微米)和纳米级黏土基质上,研究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等烯烃类单体在黏土上的聚合;(2)利用烯烃类单体,研究黏土基质上的活性聚合,在黏土上制备分子量、组分可控均聚物和共聚物;(3)聚合物GPC、IR、SEM、TEM及AFM表征;(4)研究高分子化改性黏土与普通高分子材料的复合,制备生态环保型建筑材料(防火涂料、隔热材料、无卤低烟复合阻燃材料等)。
2、黏土基多功能吸附材料研究:
主要工作:(1)黏土有机化处理及其吸附功能化聚合物的制备,包括主链改性和侧链功能配位基的键联;(2)利用有机高分子改性黏土制备多功能吸附剂(有色有机物吸附剂、高效选择性重金属污染吸附剂、核污染吸附剂和贵金属浓缩吸附剂);(3) 吸附剂的再生和循环使用。
3、黏土基互穿网络固沙高分子材料研究:
主要工作:(1)以黏土(坡缕石或蒙脱土)为增强增韧组分,在其表面原位聚合制备含活泼双功能基A类预聚体;(2)以植物油和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制备B类预聚体;(3)沙表面A类预聚体、B类预聚体和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形成;(4)聚合物SEM、TEM及AFM形貌表征;(5)聚合物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热稳定性等性能测试。
4、黏土基保水缓释可控降解高分子材料研究:
主要工作:(1)黏土吸水性能改性;(2)纤维素改性;(3)复合吸水材料制备;(4)吸水性能研究;(5)缓释(肥料)和可控降解性能(时间可控)研究。
5、黏土担载催化体系研究:
主要工作:(1)黏土功能化;(2)担载过渡金属催化剂制备;(3)黄体酮内酯化反应、二羟黄烷酮氧化、皮质类固醇的转化反应等;(4)催化剂回收、再生和循环使用。
6、生物体内可降解/生物体内相容的树状高分子:
主要工作:(1)设计合成新型具有羧基、氨基、羟基或双键官能团的可生物相容的单体;
(2)设计、合成、纯化生物体内可降解/生物体内相容的树状高分子;(3)单体和聚合物GPC、IR、SEM、TEM、 NMR、MS、HPLC及AFM表征;(4)探索生物体内可降解/生物体内相容的树状高分子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7、导电高分子复合新型低温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开发利用
主要工作:以提高催化剂对小分子绿色燃料(甲醇、乙醇、甲酸、氢气及硼氢化钠等)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降低催化剂的价格为目的,对合成催化剂的新工艺及新类型进行开发,避开专利路线及专利类型,原料易得、工艺路线合理可行,易于工业化生产。
8、太阳能电池用有机光伏材料的开发利用
主要工作:开发由溶液生成的新型共轭聚合物和低聚物膜。合成材料要求具有足够稳定性,短路光电流及填充因子能够接近无机器件,器件在封装前能够在环境条件下制备,合成方法环保,原料易得。
9、生物可降解高分子
主要工作:(1
) 酶催化制备聚乳酸的影响因素与条件优化,研究酶的类型、聚合温度、溶剂、离子浓度等与聚乳酸分子量的关系,优化聚合条件,改进聚合方法;(2) 研究酶催化聚合机理,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模拟酶,研究模拟酶构效关系;(3) 拓展模拟酶使用范围,研究可用于聚酯、聚酯酰胺等合成的模拟酶催化剂。
10、模板法制备高分载体催化剂
主要工作:(1)利用模版复制的方法,将一些天然有高分子和无机高分子的外形或者层间结构复制下来,从而得到外观可控的聚合物,再通过官能化或者进一步修饰,最后得到高聚物催化剂;(2)高聚物催化剂的内部结构和外观形貌表征;(3)尝试在水相中,利用新型载体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氧化各种醇为相应的醛或者酮。醇类化合物包括芳香族一级醇、二级醇、脂肪族的环醇,长链醇等。特殊地选取含巯基、亚砜基、氨基、卤素的各类醇。在氧化体系中尤其要控制深度氧化,避免羧酸的形成;(4)反应体系尽量要求废弃物零排放,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工业放大生产提供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