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西省新余市招聘大学毕业生公告
发布时间:2007-11-13 点击量:47181次 分享至
新余市基本情况简介
新余市地处江西中部,辖分宜县、渝水区、仙女湖区、经济开发区和仰天岗管委会,总面积3178平方公里,人口112万。
新余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三国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建县,迄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这方水土曾孕育了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北宋江南第一个宰相王钦若,明朝权臣严嵩,现代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世界医学巨子何大一等大批名人志士。明代宋应星的世界科学巨著《天工开物》成书于此。1930年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著名的“罗坊会议”,并写下了闻名于世的《兴国调查》这一光辉著作。
新余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工业是新余立市之本,工业化速率为49.6%,已经形成金属冶炼及压延、光伏、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电力、化工建材、食品医药、采掘业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新钢公司是全省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和全国最大的铁合金生产基地,名列全国钢铁企业第21位,世界钢铁企业第57位。城市化进程较快,目前建成城区面积达45平方公里,人口40万,城镇化率近5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
新余环境优美,宜居条件一流。拥有国家4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仙女湖,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绿地率列全省第一,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称号,是江西省首批园林城市,正在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新余社会治安良好,连续12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2005年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社会事业发展迅猛。基础教育全省领先,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享誉全国,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乒乓球重点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新余经济发展迅猛,势头强劲。2006年新余市实现生产总值214亿元,财政总收入3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3.3倍、3.8倍和3.7倍。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3%;财政总收入增长4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3.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1%。整个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快、质量高、后劲足、活力强的喜人局面。
新余未来发展活力四射,充满生机。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新余建设成为新型工业主导型城市和赣西重要的中心城市”,“新余经济要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序列”的要求,坚持发展优先、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加快人口小市向经济强市跨越,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人均GDP超4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美元;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实现“两个翻番”,分别达到600亿元和80亿元,率先建设全面小康新余,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更大的贡献。
分宜县基本情况简介
分宜县位于赣西中部,国土面积1389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辖5乡5镇1场,128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分宜交通便捷,距省会南昌178公里,浙赣铁路横贯东西,沪瑞、武吉高速公路在境内交叉互通,乡乡镇镇通油路,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人文悠久,建县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江西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卢肇,明朝太常侍卿黄子澄,内阁首辅、大学士严嵩都出生于分宜,古代大科学家宋应星在分宜任教谕时写下了《天工开物》。生态优良,全县森林覆盖率60.2%,是全国“绿化造林”百佳县及生态建设先进县。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钨、钼、铋、石灰石、石英石等2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1.1亿吨,是江西省11个重点产煤县之一;钨矿储量13万吨,铁矿储量9084万吨。
近几年来,分宜县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乘势而上,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了强劲增长。2006年,完成生产总值33.0亿元,增长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3亿元,增长65.1%;县财政总收入4.7亿元,增长46.8%,其中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亿元,增长4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6元,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4180元,增长12.6%。全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排名全省第15位和第7位,并荣获“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2005、2006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今年1—6月,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6.6%;财政总收入增长4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8.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3%。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5亿元,财政总收入6.5亿元、力争7亿元。到2011年,力争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3亿元以上,进入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分宜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色:一是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分宜是全省30个重点工业调度县之一,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炭、水泥、驱动桥、防爆电机、电、夏布、钨精矿、铁精粉、碳酸锂等。分宜海螺、江西江锂、分宜电厂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正在迅速成长。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5.8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4.54亿元,工业增加值12.3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15亿元。全县规模以上企业98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9家,荣获全省“工业三年翻番全面进步奖”,并连续五年荣获“全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二是农业特色比较鲜明。全县苎麻、苗木、养殖等特色产业形成规模,拥有25家农业龙头企业,其中恩达家纺公司被列为全省首批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荣获江西省科技兴农示范县、优质稻发展重点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夏布之乡”。三是城乡社会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7年参合农民20.06万人,参合率达98.6%,位居全省之首。农村低保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标准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11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全县已享受农村低保8000余人次,发放低保金405.5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同时,全县科技教育和群众文化体育等事业蓬勃发展。
教师招聘网站长提示: 该信相当长,前面部分是介绍这些地区的经济人事情况,而真招聘的信息在最后两页里,如果你对这些地区很了解了,可以不看前面的直接看最后两页! |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