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ob910.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办学校> 甘肃公办学校

2008年甘肃兰州交通大学教师招聘信息

发布时间:2008-01-19  点击量:47478次  分享至

兰州交通大学简介
      兰州交通大学由 1896 年创建的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铁道学院)和北京交通大学(原北京铁道学院)于 1958 年在兰州分建而成,是我国第三所铁路院校,时名兰州铁道学院。 2000 年,根据国家统筹规划,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 2003 年 4 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确立了“尚德、励志、博学、笃行”的 校训 ,形成并弘扬了“奋发向上、艰苦朴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优良 校风。 学校在新的历史阶段的 办学指导思想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心地位,大力开展社会服务;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秉承学校艰苦奋斗、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挥工科优势,突出铁路特色,立足甘肃,面向全国,服务交通,努力把学校办成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内部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影响与日俱增,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显著增强,实现了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历史性转变,已初步发展成为一所 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整体办学水平在甘肃高校居于前列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现有 2 个校区, 14 个 学院, 2 个系, 2 个教学部;有 49 个本科专业, 60 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12 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9 个省级重点学科; 有 1 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1 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2 个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 3 个省级工程中心( 甘肃省工业交通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物流运输装备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网络测试技术研究中心 ), 1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 ), 73 个研究所(实验中心),其中 5 个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教职工 2289 人,专任教师 1354 人,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 646 人,教授、副教授 513 人。有各类在册学生 30000 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 18600 余人,各类研究生 2300 人,成人学历教育在册学生 12000 人。
    学校占地面积达 1566 亩,校舍建筑面积 62.59 万平方米,总资产达 14.48 亿元,其中固定资产 7.44 亿元;图书馆藏书达 174 万册(其中电子图书 42 万册),并建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联机情报检索工作站,是甘肃省五大文献收藏单位之一;学校建有覆盖整个校园的计算机网络和多种网上应用系统,校园网已成为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互动交流重要渠道,在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构建和谐网络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优先”的育人原则,突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生连续多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计算机网络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作品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大学英语四、六级一次性通过率始终位居甘肃省高校前列,专业英语通过率连续刷新甘肃高校记录。我校生源充足,毕业生就业率高,“十五”以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 始终保持在 93% 左右。 2005 年 10 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和稳固。
    学校科技工作坚持面向社会需要,突出自主创新,加速成果转化,重视提高科技竞争力,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在光电智能控制、交通信息、工程热物理、车辆动力学和高原冻土等领域形成了一定优势。 “ 十五”以来,学校 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1498 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17 项, 863 计划项目 2 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2 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 2 项,火炬计划项目 1 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4 项,国家社科项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342 项;科研总经费达 2.8 亿元,其中国家和省部级科研经费 6000 万元;出版教材、专著 161 部;公开发表论文 3898 篇,其中 199 篇被三大检索收录; 113 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申请专利 71 项,转让重点成果 33 项;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60项。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有了重大突破,其中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的验收和评估,为创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打下了良好基础。 以 范多旺 教授为带头人的“大型真空光电子关键技术集成与智能控制”科研团队入选教育部“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表明我校在创新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2006 年, 我校科技园因创新资源聚集、创新环境良好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2007 年, 以学校为第一依托单位组建的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申报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标志着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新提升。
    学校积极改善学科结构,大力加强学科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创建特色品牌学科,学科学位建设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3年,我校 成为 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一次性获得 3 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顺利突破了建设发展的瓶颈; 2006 年,我校获得两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一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点增至 12 个, 标志着我校学科学位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学校先后获得了工程硕士、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在职研究生的培养资质,其中工程硕士已覆盖 11 个工程领域,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覆盖了 13 个专业学科。 学校成立了研究生学院,获得了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研究生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逐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同时,学校注意突出学科优势,积极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扶持基础研究学科,注重工理结合、文理渗透、多学科交叉,形成了以工为主, 理、管理、经济、法、文 等多学科 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积极实施开放办学,成立了兰州交通大学董事会,先后有 120 多家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加盟,建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体制。学校在北京、成都、西安、沈阳、广州等地成立了 20 个校友分会,进一步密切了与校友的联系,全面拓展学校的社会影响。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2003 年,学校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目前已有两批学生赴美留学; 2005 年,学校与英国威尔士斯旺西大学联合成立了语言培训测试中心; 2007 年,学校与乌克兰国立铁道大学建立了交流学生机制。 学校先后与英国威尔士思旺希大学、法国布尔高涅大学、日本京都大学、乌克兰国立铁道运输大学、澳大利亚科学院水资源中心等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并选派教学科研人员去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留学、进修和进行科学研究。 2007 年 8 月,学校召开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纳米光电子学国际会议、 随机分析及其应用国际会议、 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为:2004 -2008 年,为“ 夯实基础,优化结构 ”阶段,即:到 2008 年建校五十周年之际,把学校建成具有良好办学条件和较高办学水平的教学型大学; 2009-2013年,为“ 巩固特色,深化改革 ”阶段,即:到 2013 年,把学校初步建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2014 - 2018 年,为“ 重点突破,全面发展 ”阶段,即:到 2018 年建校 60 周年之际,使学校在总体上跨入国内知名、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行列。
    2008 年, 兰州交通大学将迎来她的五十华诞。五十年的风雨沐浴,五十年的如歌岁月;五十年的光华滋养,五十年的滋兰树蕙。对一所大学而言,称不上历史悠长,但时间刻录了她的荣光,铭记了交大人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奋力前行,为建设学术自由、充满活力,管理科学、效益显著,公平透明、宽松有序,和睦相处、安居乐业的和谐大学而扬帆远航!
 
2008年兰州交通大学教师招聘计划
学院 专 业 研究方向 学历要求         联系人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博士、硕士 李举鹏 主任
0931-4938626
lijp@mail.lzjtu.cn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博士、硕士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列控技术、计算机联锁、行车调度、铁路信息化、地铁交通、轻轨交通、客运专线、高速铁路 博士、硕士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复杂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智能机器人理论与应用 博士、硕士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网络化智能化系统、检测理论与方法、故障诊断与实时专家系统 博士、硕士
系统分析与集成 成套系统集成、系统集成仿真与计算 博士、硕士
车辆牵引运行自动化及控制 机车车辆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交通运输准备测控技术 博士、硕士

电子与信息
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无线或移动通信方向 博士 王海涌 主任
0931-4955743
wanghyong@mail.lzjtu.cn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或物理电子学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方向 博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视频或图像处理方向 博士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理论与技术方向 博士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 博士
电路与系统 VLSI 电路与系统设计方向 博士
电路与系统 EDA + DSP 博士、硕士
土木工程学院 道路与铁道工程 轨道、路基工程 博士 杨泉 主任
0931-4938532
yangquan999@mail.lzjtu.cn
岩土工程 地下结构 博士
桥梁与隧道工程    博士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博士、硕士
建筑与城市
规划学院
建筑设计与理论    博士、硕士 周强 主任
0931-4956534
jzxy@mail.lzjtu.cn
景观规划设计    博士、硕士
建筑技术    博士、硕士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学 企业购并理论与实践 博士 程国际 主任
0931-4938732
chenggj@mail.lzjtu.cn
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博士
国际贸易学 区域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 博士
区域经济学 区域发展战略及其他 博士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 现代制造技术 博士(或教授、学科带头人) 吴刊选 主任
0931-4938023
wukanxuan@mail.lzjtu.cn
车辆工程 车辆强度、牵引控制、车辆动力学 博士
材料加工工程 焊接、锻压 博士
材料学 金属材料 博士
热能与动力工程 内燃机 博士(或教授、学科带头人)
工业工程 质量管理、工业系统仿真、数字化制造 博士、硕士
环境与市政
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博士(或教授、学科带头人) 李欣 主任
0931-4956017
luoxy@mail.lzjtu.cn
环境工程    博士
市政工程 水处理(给水处理、污水处理) 博士
流体力学    博士
分析化学    博士
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铁道运输、交通工程 博士 牛惠民 院长
0931-4938015
hmniu@mail.lzjtu.cn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 博士
系统工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博士
运筹学与控制论
或应用数学
管理运筹学 博士
化学与生物
工程学院
发酵工程 生物催化及生物转化 博士 陈永锡 主任
0931-4938755
chenyx@mail.lzjtu.cn
化学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博士
化学工艺 石油化工 博士
应用化学 催化 博士
数理与软件
工程学院
数学    博士、硕士 褚衍东 院长
0931-4938401
cyd@mail.lzjtu.cn
物理学 声学等 博士、硕士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博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嵌入式方向、软件理论 博士
外国语学院 英语    博士、硕士 杨晖 主任
0931-4938070
yanghui@mail.lzjtu.cn
法语   博士、硕士、"211工程"高校的优秀本科
西班牙语   博士、硕士、"211工程"高校 的优秀本科
艺术设计学院 数字媒体    博士、硕士 石广田 院长
0931-4956529
shigt@mail.lzjtu.cn
数码技术    博士、硕士
动画    博士、硕士
工业设计    博士(或副教授 )
艺术设计    博士(或副教授 )
社会科学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博士 蔡中宏 院长
0931-4955771
lzjdczh@mail.lzjtu.cn
哲学 科技哲学、西方哲学 博士
政治学 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比较研究 博士
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社会工作 博士
中文系 中国语言文学 元明清文学 博士 王为群 院长
0931-4938076
wangwq@mail.lzjtu.cn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博士
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真空技术 真空镀膜装备 博士、硕士 夏荣斌 主任
0931-4956026
xiarb-l@mail.lzjtu.cn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信息工程 博士、硕士
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自动控制 真空镀膜设备控制系统 博士、硕士 夏荣斌 主任
0931-4956026
xiarb-l@mail.lzjtu.cn
真空技术 真空镀膜设备或工艺 博士、硕士
机械设计 真空镀膜设备机械 博士、硕士
机电技术
研究所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物流工程 博士、硕士 蒋兆远 所长
0931-4938153
jiangzy@mail.lzjtu.cn
国际交流处 英语语言文学 语言学、翻译 博士、硕士 王电建 处长
0931-4956156
shunli@mail.lzjtu.cn
注: 应聘人员可直接与我校各用人单位联系,也可与我校人事组织部联系。
兰州交通大学人事组织部
   联系人:米根锁   齐博         
   地 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西路88号
   邮 编:730070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上一篇:2008年甘肃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招聘信息

下一篇:2008年甘肃兰州理工大学教师招聘信息

  • 占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