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人才招聘公告
发布时间:2008-01-23 点击量:40154次 分享至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2008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毕业生
一、玉米中心(1名)
1、转基因玉米科研岗位,硕士以上,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或相关专业,热爱玉米科研工作,全面掌握玉米遗传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理论;了解国内外玉米遗传学及育种技术的发展动态,特别是转基因玉米的科研动态;熟悉玉米田间育种操作技术;熟练掌握基因工程的相关操作技术,研究方向为转基因玉米育种;英语六级;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数据和信息处理,具有较好的中文口头表达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
二、植环保所(4名)
要求: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场坚定,历史清白,无任何政治问题。遵纪守法,未受过专政机关打击处理;爱岗敬业,作风踏实,吃苦耐劳,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应届毕业生优先;能够熟练阅读外文文献和撰写科技论文,外语会话能力突出者优先;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热心公益;通过论文答辩,并已取得相应的学位证书,北京生源优先。
1、 植物病原真菌病害的研究岗位,博士,分子植物病理专业,具有植物病原真菌、分子植物病理专业背景。
2、 生防微生物制剂的发酵生产及食用菌液体发酵工艺研究,主要负责发酵实验设计、发酵工艺优化与放大及实验室发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硕士以上,发酵工程及相近专业,具有较高的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发酵工艺与工程等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较好地掌握微生物发酵工艺设计和实验操作技能;有一定的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发酵罐使用操作经验或农用抗生素和食用菌液体发酵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者优先。
3、 天敌昆虫资源开发与利用:昆虫生态适应性研究及自然天敌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天敌持续控害潜能的机理与评价,生物防治为主的害虫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博士,昆虫生态或害虫治理专业。
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田典型污染物的生态毒理效应与环境风险评价;污染土壤修复新技术集成研究;农药在农田环境及农产品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博士,环境科学或土壤微生物专业,跟踪和了解本专业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积极申报相关项目,能独立开展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三、蔬菜中心(4名)
1、育种研究室:硕士以上,蔬菜育种专业,具有蔬菜遗传育种教育背景,熟悉或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表达能力强。男性,踏实肯干,英文通过公共6 级。
2、果蔬采后加工研究室:硕士以上,果蔬采后、加工专业,具有蔬菜学教育背景,熟悉或掌握果蔬采后贮藏、加工技术,具有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表达能力强。男性,踏实肯干,英文通过公共6 级。
3、蔬菜栽培研究室,硕士以上,蔬菜栽培专业,具有蔬菜学教育背景,熟悉或掌握蔬菜栽培技术,具有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表达能力强。男性,踏实肯干,英文通过公共6 级。
4、花卉研究室或栽培研究室,硕士以上,花卉或景观设计专业,具有园艺学教育背景,熟悉或掌握花卉或景观设计技术,具有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表达能力强。男性,踏实肯干,英文通过公共6 级。
四、林果所(3名)
1、草莓课题:从事草莓生物技术等方面及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的组织协调工作。博士,果树学专业,男性,身体健康。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生物技术、组培快繁技术,热爱科研工作,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英语听说读写良好,通过大学英语六级。
2、果树栽培课题组:从事果树栽培生物学相关研究及基地建设,博士,果树学、植物生理生态学、生物统计学等相关专业,热爱果树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坚实的果树生理、生态理论基础,掌握果实品质的实验室分析技能和田间取样调查方法及一定的栽培技术,良好的英语基础,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和统计方法(Excel、MATLAB、SAS)。为人诚实、作风正派、吃苦耐劳、思路清晰开阔,了解相关学科前沿,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身体健康等。考虑到栽培工作比较艰苦的特殊性,最好是男生。
3、葡萄课题组:主要从事葡萄资源育种方面的工作。硕士以上,果树学专业,男性,具有一定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热爱科研工作,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英语听说读写良好。
五、小麦中心(2名)
1、科研岗位:小麦育种研究,硕士以上,遗传育种专业,应届生,生源不限,具有较强的英语交流和写作能力,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团队合作能力较强,具有常规小麦育种工作经验者优先。
2、示范推广:本科以上,遗传育种农学专业,应届生,北京生源,表达、交流、写作能力较强,团队合作能力较强,具有小麦育种工作经验者优先。
六、草业中心(2名)
1、能源草实验室研究岗位:纤维素类草本能源植物的开发与利用,积极承担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能源草实验室的科研任务,参与申报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研究项目。博士,农学作物栽培专业或土壤肥料学专业,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学风严谨,热爱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2、生态治理研究室:完成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生态治理实验室在研课题的研究任务,参与或独立申请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研究项目。博士,水体或土壤退化生态系统植物修复技术或相关专业,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岁以下的优秀毕业生,学风严谨,热爱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七、生物中心(2名)
1、微生物技术研究人员,本科以上,微生物学专业,熟练掌握微生物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操作技能训练,要求具有3年以上从事微生物发酵和微生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工作经历; 能够独立操作和维护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中小型发酵罐、高压细胞破碎仪等相关仪器设备;年龄30岁以下;具有北京市户口;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责任心强,工作主动积极、认真负责。
2、农作物分子育种研究人员,硕士以上,具有玉米、小麦或水稻等重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和生物信息学专业研究背景。具有北京市户口;或不具北京市户口的博士后出站人员。年龄35岁以下,男、女不限。具有投身农业科学研究的志向,勤奋、上进心强、吃苦、耐劳。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思强。
八、信息所(3名)
1、软件研发:硕士以上,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或相关专业专业,完成本所软件研发项目的设计开发等工作。能够根据工作的需要不断的学习相关领域新的知识和技术,攻克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工作中需要有团结协作精神,能够按计划进度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熟悉.NET框架和多层架构开发模型,精通C#语言,熟悉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熟悉数据库配置、优化技术;有数据库设计实践经验,能进行数据库规划设计;最好具有数据库检索技术及数据挖掘技术相关工作经验;熟悉WEB开发,熟练掌握DHTML、CSS、JavaScript、AJAX、XML等相关技术;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思路清晰、文字功底较好,英语听说读写熟练。
2、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管理与优化:硕士以上,计算机应用技术或通信与信息系统或相关专业,负责北京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输平台的建设、运维管理与安全维护,指导区县二级平台运维;跟踪网络安全、移动广播、数据通信等领域的技术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平台功能。具有较坚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网络安全管理知识、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具有一定网络工程设计开发、运维管理经验;熟练使用FTP、SSH等网络辅助工具;思路清晰,文字功底较好;英语听说读写熟练。
3、农业信息研究:硕士以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情报学)专业,具备大型数据库平台信息策划、信息组织能力,熟悉信息组织、信息整合、信息挖掘的前沿技术,有参与国家、省市级相关项目经历的优先;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具有计算机及网络维护的基本技能,并至少掌握JAVA、JSP、C#、ASP.NET等两门计算机语言,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项目开发经验者优先;掌握农业信息管理、图书情报学理论,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项目策划能力和写作能力;性格开朗,善于沟通,吃苦耐劳,具有创新精神。
九、营资所(3名)
1、新型肥料研发中心(2名):从事多功能肥料、养分资源管理及相关研究。硕士以上,植物营养或相关专业,具有2年以上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办公软件;达到英语六级水平;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年龄在30岁左右。
2、土壤环境研究中心:从事土壤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研究。博士,环境工程或相关专业,能够熟练操作办公软件;达到英语六级水平;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男、年龄在30岁左右。
十、综合所(1名)
1、食品加工,硕士以上,具有从事食品加工、食品化学、酶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经历。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