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ob910.com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 详情

现象:焦虑的孩子是父母“设计”出来的

发布时间:2017-02-10  点击量:5853次  分享至

当大家都在讨论今天的家长应该怎么做时,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却认为,我们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长辈花了太多的力气去设计下一代应该是什么样子”。许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方方面面都要优秀,他们为孩子的未来苦心经营,很少有孩子能逃脱父母的安排。正因如此,不少孩子小小年纪就在吐槽自己“压力大”。有专家指出,压力的大小是每个人的心理感受,与实际承受的压力不一定一致,如果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压力也就不算什么了。其实,成长就是激发孩子内在的需求,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更多地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压力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那么,今天的父母究竟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呢?出现“家长为孩子设计未来”这一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德州市陵城区实验小学老师侯毅向笔者讲述了一个令人惊愕痛心的事例:2016年初夏,朋友十七岁的女儿,默默离开人世。同寝室的同学透露,她性格要强,不甘人后,晚上经常偷偷学到深夜,以致后来落下失眠的顽疾。抑郁症的折磨成了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不得而知,在光鲜美丽的光环下,隐藏了一颗怎样无比脆弱的心,大家关注的只是她骄人的成绩,她内心的痛苦又有几人知晓理解。痛定思痛,我们深刻反思,正值豆蔻年华,学习成绩优秀,她为何选择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让一朵含苞未放的生命在美丽的花季黯然凋谢……


近年来诸如此类的事情时有发生,惨痛的事实不断向人们敲响警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甚至有呈低龄化的趋势。许多小学生都称自己的生活不快乐,没有时间玩耍。课余时间都被父母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完“作文班”,又上“英语班”,忙完“舞蹈班”,又忙“美术班”。感觉自己如同一只陀螺,在永无休止地旋转,没有一点自由和快乐。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多少父母不敢懈怠,从小学乃至幼儿园就对孩子进行“全力打造”,恨不得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或许,家长对孩子的过高期望,才是形成孩子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侯老师认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无可厚非,逼着孩子多学点东西,也是为了他们幸福的未来。但细细想来,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不顾孩子身心是否能够承受,这与揠苗助长的做法有何区别?真正爱孩子就应该尊重孩子,呵护孩子的心灵,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并消除他们的心理隐患。从培养兴趣出发因势利导,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逐步成长。教育应该是倾听孩子的声音,帮助他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在未来生活中找到他要的幸福。


德州市陵城区实验小学老师王爱杰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她说,“不经历星期一上午的崩溃,就不知道星期五下午的可贵”。这是老师们达成的共识。每逢星期一,教室里的孩子大多数无精打采。究其原因,周末,孩子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剩余的时间都被父母报的名目繁多的各种补习班填满。本该是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年龄,可繁重的压力使孩子们变得情绪低沉、焦虑。据调查,多数孩子都是迫于家长的压力去学所谓的特长班,焦虑的孩子都是父母“设计”出来的。每个家长嘴里都有多个“别人家的孩子”,为了赶上“别人家的孩子”,为了自己的“面子”,家长也就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大小,也无暇顾及自家孩子的感受。试问,作为家长,如果孩子们也用“别人家的父母”来说事,家长又该作何感想呢?她认为,为人父母都应该三思。


第一,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毕淑敏说:“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无需拿连小板凳也做不好的爱因斯坦跟发明大王爱迪生比。朝霞之美在壮丽,落霞之美在斑斓。每一种生命都自有其美好之处,我们只需要笑着去尊重,去欣赏。第二,不要让昨天的烦恼影响到今天的好心情。即不要把自己人生的遗憾转嫁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你完成未曾实现的理想。家长不要做无形的杀手,暗淡了孩子的美好童年。第三,弯木做犁,直木当梁。你不能让辣椒结出茄子,辣椒就让它结辣椒,茄子就让它结茄子,让孩子沿着他的强项生长。


她最后表示,爱是对孩子的尊重,爱是学会换位思考。家长要把自己的主观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的回响。放慢脚步,静待花开,“教育没有万能钥匙,每个孩子都需要私人订制”。


编后语


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背负着沉重的学业压力,如何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已成为目前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某种程度上,父母也是孩子焦虑的始作俑者。因此,家长方面要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抗挫折的能力,拥有健康的人生观。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们有浓厚兴趣的事物,多鼓励支持,赏识孩子的兴趣。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不要忽视孩子最美好的成长时光,不忽视一个生命丰富多彩的变化和创造。也不能因为自己的人生遗憾而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加注到孩子身上,让孩子站在父母的人生缺憾的阴影下哭泣。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上一篇:江苏:家庭教育首入省政府报告 让孩子享受红利

下一篇:12岁女儿写信控诉妈妈玩手机,专家:不利孩子成长